本書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堪稱是學習心理學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首先,它標志著學習理論的參照點由行為、認知、情感或環(huán)境等單一方面向三者綜合的轉變,改變了傳統(tǒng)學習理論重個體輕社會、重直接經驗輕間接經驗、強調單向決定作用而忽視人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交互作用的思想傾向。在該書的序言中,班杜拉開宗明義地指出,他的理論“冠以‘社會’一詞,意指人類的思想和行為的諸多社會根源;冠以‘認知’一詞,是認識到思維對人的動機、情感和行為的因果歸因影響”。其次,該書改變了20世紀80年代以后學習心理學的研究方向。這突出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班杜拉關于個體、行為、環(huán)境的交互決定的觀點被學習理論家廣為接納,研究者日益重視社會性的交互影響對學習所起的積極作用,這直接引發(fā)了20世紀90年代建構主義、情境主義學習理論的革命。第二,班杜拉在該書中系統(tǒng)闡述的行為自我調節(jié)機制為其繼承者齊莫曼、申克等人發(fā)展成自我調節(jié)學習理論,并且全面引入課堂學習和教學的實踐中,與當今盛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一道影響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第三,在該書中深入闡釋的自我效能理論已被研究者進—步發(fā)展成一種學習動機理論,與韋納的歸因理論、卡芬頓的自我價值理論、德威克、洛克等人的目標設置理論一并成為解釋學生的學習動機的有力工具。本書對于今日的心理學研究同樣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這不僅體現(xiàn)在其理論觀點迄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體現(xiàn)在班杜拉所采用的方法論值得我們學習和參照。班杜拉指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學理論必須采用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微觀分析用于澄清影響個體機能發(fā)揮的基本心理機制,宏觀分析用于揭示社會情境因素對人類發(fā)展、適應和變革的影響機制。一種好的心理學理論必須具備廣泛的解釋力和預測力,適用于多個領域。為此,他把自己的研究涵蓋到心理學、社會學、精神病理學、體育運動、商業(yè)、國際事件等諸多領域,引證的文獻達3000多項。這樣的研究方法和治學態(tài)度,在心理學研究中是不多見的,值得引起那些僅僅滿足于脆弱的理論分析或實證研究的心理學者的反思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