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許多描寫人文社會藍圖的思想作品從理論上看十分高明,但實踐效果總是不佳——要么難以付諸實踐,要么實踐之后令人大失所望,甚至引發(fā)意想不到的災難。這是為什么?本書的解釋是:這是思維方式僭越的結果——一方面是誤用邏輯一貫的理論思維去設計工程,另一方面是誤用非邏輯復合的工程思維去建構理論,以致于理論原理沒有客觀的約束效力,工程圖紙沒有實踐的可操作性,二者互相僭越,惡性循環(huán)。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劃界——一方面,用理論思維構造理論,從而理論的實踐意義不在于充當生活的藍圖,而在于為包括工程設計在內的人生籌劃提供有約束力的原理;另一方面,用工程思維設計工程,從而工程設計的目的不在于堅執(zhí)某種特定理論卻不惜貽誤生活,而在于依循一切有紅束力的理論以為人類實踐頂作切實可行的籌劃。用思維方式的劃界來克服人類理性所面臨的危機,療救烏托邦實踐的病創(chuàng),較之各種僵化的或消極的舉措來說,不失為一種向前看的和負責任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