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人的精神,不可不近春秋大義;言中國人的智慧,不可不列經史子集;但若要詳舉中國文化的經世致用,則不可不來湖南湖北一游。沅湘無波,江水安流。洞庭兩岸土肥地闊,兩湖居民歷來便無寢食之憂,偶有結余,還能廣濟周邊十省。獨則惟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巴蜀文人,樂于閑情怡志;江南學淵,精于考究;而湖湘一派,善于從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迸發(fā)出新銳的激情,并親身力行,務求于實。所以兩湖景致,也無一不融匯其湖湘文化的特色。屈子感賦,投汨羅不改愛國之志;,范公觀巴陵勝狀,系政民之憂于岳陽一樓。劉玄德訪臥龍于隆中,得三分天下;譚嗣同振維新之識于岳麓書院,始國民覺醒。行走湘西,山水翠碧,更知“從文其人”……《湖南湖北》的更新重點在于發(fā)掘兩湖悠遠的文化遺產、絕色風光。除了湘西、武當、神農架之類膾炙人口的熱門景區(qū)以外,還補充了明顯陵、通道侗鄉(xiāng)、江永女書、寶鏡民居等一些深閨未識卻又不可缺少的成分。這里流淌著人文地理的長河,期待著旅行者用腳步來探索她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