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原版各章都進行了修改。首先是增加了第十二章細胞外基質。根據(jù)當前本學科各領域發(fā)展的情況,有些章節(jié)修改較多,如第四、六、十一、十三、十四、十五章;有些章節(jié)作了適當?shù)脑鰟h,如第七、八、九、十章;修改最少的是第一、二、三、五、十六和十七章。其中第四章增加了一些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內容;第六章核糖體,在原有基礎上作了一些擴展,將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的核糖體分開敘述,特別對真核生物信使核糖核酸合成和加工的內容增加較多;第十一章細胞骨架的研究,近年來進展也快,增加了中間纖維、微管和微絲的組裝與去組裝,以及肌動蛋白結合的蛋白質等;第十三章細胞核增加了蛋白質如何運送到核中,活性與無活性染色質的差別,核基質或核骨架的研究;第十四章把有絲分裂的調控機理列入,并將連離粒(centromere)和著絲粒(kinetochore)兩詞分開,闡明了兩者結構、化學組成和功能的差別;第十五章真核生物基因表達的調控一節(jié)內容全部更新;關于蛋白質如何運入細胞器,在第七、八、九、十章中都有敘述;最后第十七章,根據(jù)目前積累的資料,肯定了線粒體和葉綠體起源的內共生說。全書新增插圖237幅,增加了可讀性。本書可供綜合性大學、高等師范院校、農林院校及醫(yī)學院校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研究生、有關科研人員及大專師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