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冊《聲樂教學曲選》除了古曲《陽關三疊》和《滿江紅》以外,其余絕大部分作品選取“五四”運動以來到建國17年的優(yōu)秀藝術歌曲。我們的選編立足于各個時期、各種創(chuàng)作手法,不同風格和不同程度作品的搭配,同時兼順男女各聲部的演唱特點。作品的選編力求反映這一歷史時期藝術歌曲的概貌。由于篇幅所限,我們的選編只能忍痛割愛,惋惜之余,為中國藝術歌曲的豐碩成果深感欣慰。藝術歌曲起源丁18世紀末19世紀初。1814年,歌曲之王——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為歌德的《紡車旁的瑪格麗特》譜曲,音樂史上稱該年為藝術歌曲誕生之年。按兩歐的音樂觀點,藝術歌曲有如下特點:作品內容人多抒發(fā)作者內心情感;歌詞文學性強;作曲創(chuàng)作手法嚴謹;伴奏織體具有獨立性意義?!拔逅摹边\動以后,著名音樂家趙元任、黃白等借鑒西方作曲技法,開創(chuàng)了中國藝術歌曲之先河。從此,藝術歌曲在中國的聲樂發(fā)展歷程中,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發(fā)揮著獨特的審美作剛。20世紀90年代以米,藝術歌曲的概念更寬泛,一些專家認為它還包括民歌以及民歌改編的歌曲。藝術歌曲的演唱有嚴格、規(guī)范的要求,具有較高的聲音訓練價值,許多優(yōu)秀的藝術歌曲成為教學的經典曲曰,也是音樂會和聲樂比賽常用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