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總序
自序
第一編 緒 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發(fā)展的多樣化形態(tài)
一、破除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僵化理解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同歷史時代面臨著不同的
歷史任務和理論課題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不同國家受各個國家特殊的
經濟、政治條件和思想、文化傳統(tǒng)的制約
四、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演變還受到不同個人的思想
文化素養(yǎng)的影響
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方法論問題
一 必須把蘊含著的體系轉化為整理過的體系
二、從馬克思 恩格斯創(chuàng)立新唯物主義體系的實際
出發(fā)
三 具體地了解馬克思新哲學的基本問題
第二編 創(chuàng)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基本邏輯體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產生
一 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產生的必要性
二、原生形態(tài)產生的既互相區(qū)別又互相聯(lián)系的兩個
過程
三、原生形態(tài)的基本內容
四、原生形態(tài)產生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基本問題
一、一般哲學的基本問題與個別哲學的基本
問題
二、新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與新唯物主義的根本
性質、根本功能
三、以主體客體關系為基本問題與馬克思哲學堅持
唯物主義原則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起始范疇
一、“現實的人”是馬克思新哲學體系的起點
二、準確理解“現實的人”的范疇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中心范疇
一、關于客體的性質
二、關于客體的作用
三、關于客體的演變
四、關于主體的性質
五、關于主體的需要
六、關于主體的演變
七、關于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最高范疇
一、關于實踐的性質
二、關于實踐的形態(tài)
三、關于實踐的要素
四、關于實踐的發(fā)展
第三編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若干主要范疇 理論的演進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實踐范疇的形成
一、從“自我意識”到“客觀關系”再到“現實
的人”
二、從“批判’到“生產勞動’再到“社會實踐’
馬克思主義的人學的確立
一、開始對人的問題的新探討
二、探討工人的全面異化及其揚棄
三、確立關于人的理論的科學形態(tài)
馬克思的異化思想的演變
一、異化概念怎樣成為馬克思使用的重要觀點和
方法
二、馬克思對黑格爾、費爾巴哈異化觀的批判、
改造
三、唯物史觀的基本思想不是透過異化勞動的剖析
得出的
四、唯物史觀不是異化勞動論的必然的結論和完成
五、在唯物史觀指導下,確立異化理論的科學形態(tài)
馬克思的主體—客體理論和哲學價值范疇
一、馬克思的主體—客體理論是研究價值問題的
科學方法論
二 從價值特殊到價值一般
第四編 捍衛(wèi) 完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
全面攻擊、取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挑戰(zhàn)
一、杜林主義的形成
二、反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共同社會”體系及其
經濟學論證
三、與新唯物主義對立的杜林的“現實哲學”
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純潔性、完整性的斗爭
一、杜林主義對德國工人黨的嚴重侵蝕
二、反對杜林主義斗爭的歷史過程
三、恩格斯對杜林主義的理論批判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在斗爭中完善
一、歷史發(fā)展對新唯物主義哲學提出的要求
二、豐富、完善新唯物主義哲學的多方面多層次
任務
三、對恩格斯完善新唯物主義的論述的認識
主要的結論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原生形態(tài)形成的歷史過程
和階段性
二、馬克思和恩格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的
共同創(chuàng)立者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生形態(tài)創(chuàng)立的偉大歷史意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