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輔大學教輔中醫(yī)藏象學

中醫(yī)藏象學

中醫(yī)藏象學

定 價:¥25.50

作 者: 張俊龍,郭蕾編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醫(yī)學

ISBN: 9787030094254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 261 字數:  

內容簡介

  《高等醫(yī)學院校選用教材:中醫(yī)藏象學》是供成人教育中醫(yī)藥專業(yè)、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使用的教材。全書共分8章,包括緒論、氣血津液精神、形體、官竅、經絡、臟腑、人體生命活動的整體聯(lián)系和體質方面的理論知識。內容涉及藏象、經絡、形體、官竅等的概念及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等多個方面,是關于中醫(yī)學生理病理理論的基礎性教材。本書力求闡明中醫(yī)藏象學的基本概念、內容、理論特點及其在臨床診斷中的具體應用,是集理論和實踐于一體的專業(yè)性著作。 《高等醫(yī)學院校選用教材:中醫(yī)藏象學》可供成人教育中醫(yī)藥專業(yè)、中西醫(yī)結合專業(yè)學生使用,也可作為自學考試應試人員、廣大中醫(yī)藥專業(yè)工作者以及中醫(yī)愛好者的學習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中醫(yī)藏象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總序
編寫說明
1 緒論
1.1藏象學的性質和內容
1.1.1藏象學的性質
1.1.2藏象學的基本內容
1.2藏象學的形成和發(fā)展
1.2.1藏象學的形成
1.2.2藏象學的發(fā)展
1.3藏象學的特點
1.3.1五臟與自然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1.3.2臟與腑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
1.3.3五臟與形體官竅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
1.3.4五臟的生理活動與精神情志密切相關
1.4學習藏象學的目的意義
2 氣血津波精神
2.1氣
2.1.1氣的基本概念
2.1.2氣的來源和生成
2.1.3氣的功能
2.1.4氣的運動
2.1.5氣的分布與分類
2.2血
2.2.1血的基本概念
2.2.2血的生成
2.2.3血的功能
2.2.4血的循行
2.3津液
2.3.1津液的基本概念
2.3.2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
2.3.3津液的功能
2.4精
2.4.1精的基本概念
2.4.2精的生成
2.4.3精的生理功能
2.5神
2.5.1神的基本概念
2.5.2神的內容及其生理作用
2.6氣血津液精神之間的關系
2.6.1神與氣血津液的關系
2.6.2氣與血的關系
2.6.3氣與津液的關系
2.6.4津液和血的關系
3 形體
3.1皮
3.1.1皮膚的結構與功能
3.1.2皮膚與臟腑經絡氣血的關系
3.1.3皮膚病的病因病機
3.1.4常見的皮膚損害
3.2脈
3.2.1脈的結構和功能
3.2.2脈與臟腑氣血的關系
3.2.3平脈及其生理性變化
3.2.4脈的病因病機
3.3筋
3.3.1筋的結構與功能
3.3.2筋與臟腑氣血經絡的關系
3.3.3筋病的病因病機
3.3.4傷筋的分類及診斷要點
3.4肉
3.4.1肉的結構與功能
3.4.2肉與臟腑氣血經絡的關系
3.4.3肉病的病因病機
3.4.4肉病的診斷依據及臨床表現(xiàn)
3.5骨
3.5.1骨的分類構造及功能
3.5.2骨與臟腑氣血的關系
3.5.3骨病的病因病機
3.5.4骨折的診斷要點
4 官竅
4.1目
4.1.1目的結構與功能
4.1.2目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4.1.3目病的病因病機
4.1.4五輪學說簡介
4.2耳
4.2.1耳的結構與功能
4.2.2耳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4.2.3耳病的病因病機
4.2.4耳病的常見癥狀及機理
4.3口
4.3.1口的結構與功能
4.3.2口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4.3.3口齒病的病因病機
4.3.4口齒病的常見癥狀及機理
4.4鼻
4.4.1鼻的結構與功能
4.4.2鼻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4.4.3鼻病的病因病機
4.4.4鼻病的常見癥狀及機理
4.5咽喉
4.5.1咽喉的結構與功能
4.5.2咽喉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4.5.3咽喉病的病因病機
4.5.4咽喉病的常見癥狀及機理
4.6前陰和后陰
4.6.1前陰、后陰的結構與生理功能
4.6.2前陰、后陰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4.6.3前陰、后陰病的病因病機
4.6.4前陰、后陰常見的局部病變
5 經絡
5.1經絡學說的形成
5.1.1長期的醫(yī)療實踐
5.1.2古代的解剖知識
5.2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5.2.1經絡的概念
5.2.2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5.3經絡的功能
5.3.1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組織器官
5.3.2抗御病邪,反映傳變趨勢
5.3.3感應傳導,調整陰陽虛實
5.4經絡的運用和發(fā)展
5.4.1分經辯證
5.4.2循經考穴
5.4.3子午流注
5.4.4藥物歸經
5.5十二經脈
5.5.1名稱
5.5.2外行部分
5.5.3內行部分
5.5.4流注關系
5.5.5表里關系
5.5.6循行部位及病候
5.6奇經八脈
5.6.1督脈
5.6.2任脈
5.6.3沖脈
5.6.4帶脈
5.6.5陰蹺脈陽蹺脈
5.6.6陰維脈陽維脈
5.7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5.7.1經別
5.7.2別絡
5.7.3經筋
5.7.4皮部
5.8經絡的分布關系
5.8.1經絡與臟腑的聯(lián)系
5.8.2經絡與組織器官的聯(lián)系
5.8.3經絡與肢節(jié)的聯(lián)系
附文 經絡現(xiàn)代研究
6 臟腑
6.1五臟
6.1.1心
6.1.2肺
6.1.3脾
6.1.4肝
6.1.5腎
6.2六腑
6.2.1膽
6.2.2胃
6.2.3小腸
6.2.4大腸
6.2.5膀胱
6.2.6三焦
6.3奇恒之腑
6.3.1腦
6.3.2骨與髓
6.3.3脈
6.3.4女子胞
6.4臟腑之間的關系
6.4.1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6.4.2六腑之間的關系
6.4.3五臟六腑之間的關系
7 人體生命活動的整體聯(lián)系
7.1呼吸運動
7.1.1呼吸的一般過程
7.1.2肺與呼吸
7.1.3腎與呼吸
7.1.4其他臟腑與呼吸
7.2飲食物的代謝
7.2.1飲食物代謝的一般過程
7.2.2脾胃與飲食物代謝
7.2.3肝膽與飲食物代謝
7.2.4其他臟腑與飲食物代謝
7.3水液代謝
7.3.1水液代謝的一般過程
7.3.2肺與水液代謝
7.3.3脾胃與水液代謝
7.3.4腎與水液代謝
7.3.5其他臟腑與水液代謝
7.4生殖功能
7.4.1腎與生殖
7.4.2胞宮與生殖
7.4.3奇經與生殖
7.4.4其他臟腑與生殖
8 體質
8.1體質的概念及體質學說的形成和發(fā)展
8.1.1體質的概念
8.1.2體質學說的形成和發(fā)展
8.1.3體質學說的內容及學習意義
8.2體質的生理基礎
8.2.1體質與臟腑
8.2.2體質與氣血
8.2.3體質與經絡
8.2.4影響體質的因素
8.3體質的分型與特征
8.3.1陰陽五行分型及特征
8.3.2臟腑氣血分型及特征
8.4體質學說的應用
8.4.1指導養(yǎng)生防病
8.4.2決定因人辨治
8.4.3優(yōu)生優(yōu)育
模擬試題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