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旅游旅游隨筆馬可波羅行紀

馬可波羅行紀

馬可波羅行紀

定 價:¥38.00

作 者: (意)馬可波羅著;馮承鈞譯
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叢編項: 世紀文庫 第一輯
標 簽: 游記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6227268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53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馬可波羅行紀》共分四卷,第一卷記載了馬可波羅諸人東游沿途見聞,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記載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jié)慶,游獵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洲,福洲,泉洲及東地沿岸及諸海諸洲等事;第三卷記載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非洲東部,第四卷記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諸韃靼宗王的戰(zhàn)爭和亞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敘述一地的情況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書中記述的國家,城市的地名達100多個,而這些地方的情況,綜合起來,有山川地形,物產(chǎn),氣候,商賈貿(mào)易,居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及至國家的瑣聞佚事,朝章國故,也時時夾見其中。馬可波羅的這本書是一部關(guān)于亞洲的游記,它記錄了中亞,西亞,東南亞等地區(qū)的許多國家的情況,而其重點部分則是關(guān)于中國的敘述,馬可波羅在中國停留的時間最長,他的足跡所至,遍及西北,華北,西南和華東等地區(qū)。他在《行紀》中以大量的篇章,熱情洋溢的語言,記述了中國無窮無盡的財富,巨大的商業(yè)城市,極好的交通設(shè)施,以及華麗的宮殿建筑。以敘述中國為主的《行紀》第二卷共82章,在全書中分量很大。在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關(guān)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在《行紀》的第二卷,還對杭洲有詳細的記述。書中稱杭洲為"行在","天城",稱蘇洲為"地城"。"行在"是南宋時代對杭洲的一般稱呼,指帝皇行幸所在的地方;而"天城","地城",也就是我國諺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一種譯稱。對于號稱天堂的杭洲,馬可波羅更是贊不絕口,他《行紀》里記載杭洲人煙稠密,房屋達160萬所,商業(yè)發(fā)達,說"城中有大市10所,沿街小市無數(shù)"。并說杭洲人對來貿(mào)易之外人很親切,"待遇周到,輔助及勸導(dǎo),盡其所能"又講到杭洲市容整齊清潔,街道都用石鋪筑;人民講究衛(wèi)生,全城到處有冷熱澡堂,以供沐浴之用,戶口登記嚴密,人口統(tǒng)計清楚,對西湖的美麗和游覽設(shè)施,書中更有詳細的記述,馬可波羅稱贊"行在城所供給之快樂,世界諸城無有及之者,人處其中自信為置身天堂。"由于他對杭洲特別贊賞,所以幾次來到這里游覽。馬可波羅是商人,每到一地,對于物產(chǎn)商業(yè)的情況,很留心觀察和記載。例如他旅行到我國南方的寶應(yīng),南京,鎮(zhèn)江,蘇洲諸城時,便突出地記載了紡織錦緞綢絹工業(yè),對寶應(yīng)的記載是"恃商工為活,有絲甚豐饒。"又如他行經(jīng)東南亞的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時,也特別留心記載了各種各樣的寶石,香料與珍珠。這些物品在歷來的東西貿(mào)易中,西方商人一直視為珍品。在《馬可波羅行紀》中,還有專門的篇章談元代通行的紙鈔和中國使用已久之煤。馬可波羅記述忽必烈在京城設(shè)有造幣局,先以桑樹皮制造紙張,然后以它制印紙幣,這種紙幣不但通行國內(nèi),就是在和外商貿(mào)易中也有流通。他還說到在中國北方親自見到"有一種黑石,采自山中,如同脈絡(luò),燃燒與薪無異,其火候且較薪為優(yōu)"。毫無疑問,這是說的我國境內(nèi)蘊藏豐富的煤炭,其實我國以煤作為燃料,早在漢代便已經(jīng)開始。馬可波羅在這時還當作"奇異事物"來記述,說明歐洲在13世紀用煤還不普遍,而中國在元代則是司空見慣的事了?!恶R可波羅行紀》對亞洲其他地方,也有大量篇幅的描述。馬可波羅東來中國,主要經(jīng)過西亞,中亞等地,因此游記里載有不少這些地方的見聞。在中世紀,關(guān)于亞洲的知識,以往的旅行家沒有一個比得上馬可波羅記載的那樣豐富。除亞洲外,馬可波羅對東非海岸和北冰洋等地作了一些敘述,不過是根據(jù)傳聞,并非親臨其地,所以許多記述往往與實際不符。但盡管這樣,諸如東非海岸的桑給巴爾,馬達加斯加等地,則是由馬可波羅第一次介紹給歐洲人的。馬可波羅是中西交通史上最早的海際兼程旅行家。他的著作,在中古時代的地理學史,亞洲歷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關(guān)系史諸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馬可波羅的游記在13世紀末年問世后,一般人為其新奇可喜所動爭相傳閱和翻印,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讀物,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書",其影響是巨大的。它打開了中古時代歐洲人的地理視野,在他們面前展示了一片寬闊而富饒的土地,國家和文明,引起了他們對于東方的向往,也有助于歐洲人沖了中世紀的黑暗,走向近代文明。學術(shù)界的一些有識之士,更以它所提供的最新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和充實自己的著作。如1375年的西班牙喀塔蘭大地圖,便是沖破傳統(tǒng)觀念,擯棄宗教謬說,以馬可波羅的游記為主要參考書制成的,圖中的印度,中亞和遠東部分都是取材于《馬可波羅游記》這部著作,成為中世紀有很高科學價值的地圖,以后地圖多以此為依據(jù)。馬可波羅的游記對15世紀左右歐洲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也起了促進的作用,當時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隊的領(lǐng)導(dǎo)人曾經(jīng)讀過馬可波羅的書,并從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啟示,激起他們對于東方的向往和冒險遠航的熱情。例如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都津津有味地看過馬可波羅的書,哥倫布小時讀了馬可波羅的游記后非常欽慕中國,印度之文明富裕,特別是書中所載日本盛產(chǎn)黃金"其數(shù)無限","地鋪金磚",更是向往已極,正是商人貴族的這種"黃金渴望",驅(qū)使哥倫布立志東游,1492年起,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他率領(lǐng)水手接連幾次遠航,到達了中美和南美的東北角,哥倫布認為他所達到的地方就是亞洲的海濱諸島,以為墨西哥就是馬可波羅書中的"行在",又把古巴島當作日本,并登岸四處尋問有無黃金。他本來要去的地方是富庶的東方,而結(jié)果航行到了美洲,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開辟了由歐洲到達美洲的新航線。哥倫布讀過的那本馬可波羅的游記,現(xiàn)在還保存于里斯本,書的邊欄空白處有他作的許多摘要和注解,反映哥倫布閱讀時多么認真,對它傾注的興趣是何等濃厚!

作者簡介

  馬可波羅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將地大物博的中國向歐洲人作出報道的人,他在他的游記中以100多章的篇幅,記載了我國40多處的城市地方,對當時中國的自然和社會情況作了詳細描述。

圖書目錄

    序
   敘言
   馬可波羅贈謝波哇藩主迪博鈔本原序
   第一卷
   馬可波羅自地中海岸赴大汗忽必烈駐夏之上都沿途所經(jīng)之地及傳聞之地
   第二卷
   記大汗忽必烈及其宮殿都城朝廷政府節(jié)慶游獵事,自大都西南行至緬國記沿途所經(jīng)諸州城事,自大都南行至杭福泉州記東海沿岸諸州事
   第三卷
   日本,越南,東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諸島嶼,東非洲
   第四卷
   君臨亞洲之成吉思汗系諸韃靼宗王之戰(zhàn),亞洲北地
   附錄馬可波羅行紀沙海昂譯注正誤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