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基因工程概況
1.1 引言
1.1.1 基因工程含義
1.1.2 基因工程理論依據(jù)
1.1.3 基因工程研究的基本技術路線
1.1.4 基因工程研究發(fā)展史
1.2 基因工程研究內容
1.2.1 基礎研究
1.2.2 應用研究
1.3 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問題
1.4 基因工程研究發(fā)展前景
2 DNA 重組
2.1 DNA的組成和結構
2.1.1 DNA的組成
2.1.2 DNA的空間結構
2.1.3 DNA復制起始位點和復制子的結構
2.1.4 DNA轉錄啟動子和轉錄區(qū)的結構
2.2 天然DNA的制備
2.2.1 天然DNA的來源和用度
2.2.2 天然DNA的提取
2.2.3 DNA的純化
2.2.4 DNA的濃縮
2.3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和DNA片段化
2.3.1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2.3.2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作用機制
2.3.3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識別序列
2.3.4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切割DNA的位點
2.3.5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反應系統(tǒng)
2.3.6 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Star活性
2.3.7 DNA分子片段化
2.3.8 DNA分子的限制性圖譜
2.4 特異性DNA片段的PCR擴增
2.4.1 PCR基本原理
2.4.2 PCR擴增特異性DNA片段的主要條件
2.4.3 PCR擴增DNA片段的方法
2.4.4 常用的DNA片段PCR擴增系統(tǒng)
2.5 DNA片段的化學合成
2.5.1 寡核苷酸片段的化學合成的方法
2.5.2 化學方法合成的DNA片段
2.6 DNA片段大小的凝膠電泳檢測
2.6.1 瓊脂糖凝膠電泳參數(shù)
2.6.2 DNA片段(分子)大小的估算
2.6.3 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參數(shù)
2.6.4 脈沖場凝膠電泳(CHFE)參數(shù)
2.7 DNA片段的連接重組
2.7.1 DNA連接酶
2.7.2 DNA片段之間的連接
2.7.3 DNA重組類型
3 基因克隆載體
3.1 質??寺≥d體
3.1.1 與構建克隆載體相關的質粒性質
3.1.2 構建質粒克隆載體的基本策略
3.1.3 質??寺≥d體的構建
3.2病毒(噬菌體)克隆載體
3.2.1 λ噬菌體克隆載體
3.2.2 cosmid克隆載體
3.2.3 M13噬菌體克隆載體
3.2.4 CaMV克隆載體
3.2.5 煙草花葉病毒(TMV)克隆載體
3.2.6 SV40克隆載體
3.2.7 反轉錄病毒克隆載體
3.2.8 腺病毒克隆載體
3.2.9 痘苗病毒克隆載體
3.2.10 桿狀病毒表達克隆載體
3.3染色體定位整合克隆載體
3.3.1 定位整合克隆載體的幾種模式
3.3.2 定位整合克隆載體的定位整合效率
3.3.3 定位整合克隆載體
3.4人工染色體克隆載體
3.4.1 人工染色體克隆載體含義和特點
3.4.2 人工染色體克隆載體的構建
3.4.3 人工染色體克隆載體的應用
3.5特殊用途克隆載體
3.5.1 啟動子探針型克隆載體
3.5.2 誘導型表達克隆載體
3.5.3 反義表達克隆載體
3.5.4 組織特異性表達克隆載體
3.5.5 分泌型表達克隆載體
3.5.6 雙啟動子表達克隆載體
3.5.7 串聯(lián)啟動子表達克隆載體
3.5.8 含增強子表達克隆載體
4 目的基因的制備
4.1 目的基因
4.2 目的基因的制備
4.3 目的基因的分離
5 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5.1 受體細胞
5.2 重組DNA分子轉入原核生物細胞
5.3 重組子的篩選
6 外源基因的表達
6.1 基因表達的機制
6.2 基因表達的調控元件
6.3 外源基因表達系統(tǒng)
6.4 基因表達產物的檢測與分離純化
7 基因工程應用
7.1 基因工程藥物
7.2 轉基因植物
7.3 轉基因動物
7.4 基因治療
7.5 基因芯片
8 基因工程的爭論和安全措施
8.1 對基因工程的爭論
8.2 生物安全的爭論帶來的全球關注和影響
8.3 基因工程安全措施
8.4 我國的生物技術發(fā)展及其安全問題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