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

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

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

定 價:¥18.50

作 者: 彭永捷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哲學青年學術文庫
標 簽: 理論

ISBN: 9787010036694 出版時間: 2005-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0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彭永捷撰著的《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對發(fā)生在朱熹(程朱道學一系的集大成者)和陸九淵(陸王心學一系的創(chuàng)始人)之間的學術辯論這一學術史上有名的公案,給予了哲學的分析、總結。其一,作者認為,在把儒學本質定位在“教人做人”上,朱、陸二人是沒有分歧的。但在如何理解“教人做人”方面,朱熹側重于知倫理,陸九淵側重于行道德。朱熹哲學的特色在于為儒家的倫理綱常做哲學的說明和論證,陸九淵哲學的特色在于對儒家道德及其實踐根據(jù)做哲學的說明。但朱熹在倫理哲學之外,還有道德哲學,而陸九淵卻只有道德哲學,沒有倫理哲學。朱熹道德哲學的特色在于以倫理來規(guī)范道德。相對于以往將朱、陸異同或歸結為基本命題“性即理”與“心即理”的不同、或歸結為“為學之方”上的“易簡”與“支離”或“博覽”與“守約”的不同、或歸結為立言宗旨上的“心理為一”與“心理為二”的不同,作者認為,朱、陸重倫理與重道德的差異,可以向上追溯至孔子重“道”與孟子重“志”的差異??住⒚现g歷時態(tài)的差異,在程氏兄弟那里表現(xiàn)為共時態(tài)的差異,隨后在朱、陸這里以學派和體系的方式公開化、明朗化了。倫理與道德之間的緊張,是儒學內部一直存在的一個矛盾。依此,作者探討了陸九淵的學術淵源問題,認為與其在缺乏史料證據(jù)的情況下,僅依據(jù)思想的內在一致性而把陸九淵的學術淵源推之于程顥,而這種內在一致性又完全可以從具有共同的思想來源得到合理解釋,還不如承認陸九淵及其門人的說法,視之為“因讀孟子而得之”。其二,探討和界定了“道統(tǒng)”的哲學內涵,將其概括為認同意識、正統(tǒng)意識和弘道意識,三者的結合對儒學的發(fā)展起著推動與阻礙雙重作用。作者依此分析了朱、陸在與儒學外部和與儒學內部展開的道統(tǒng)之辨和對道統(tǒng)的衛(wèi)護。對儒學內部歷來存在的重倫理與重道德的分別,也就相應地消解了在現(xiàn)代新儒學中繼續(xù)固執(zhí)于狹隘的道統(tǒng)意識和門戶之見的學術理據(jù)。這點對于我們重新理解儒學史、特別是理學史,以及在當代開發(fā)儒學資源,也不無啟發(fā)意義。其三,作者認為,人性論是哲學家關于人性的基本判斷和評價,是關于人性善惡的假說。從理論功能上看,性善論引出德治理論,性惡論引出法制理論。對于儒家道德理論來說,性善論是道德可能性之根據(jù),后天經驗世界中的惡是道德必要性之根據(jù)。理學的學術使命和貢獻在于為作為儒家道德學說基石的性善論作了形上學的論證,并從哲學上合理地說明從先天之性善,何以形成后天經驗世界中的惡,然后又如何可能通過道德的修養(yǎng),向先天性善回復。朱熹從天理之性(天命之性)和氣質之性的分別、格物窮理(“明天理,滅人欲”)的修養(yǎng)工夫來解決這個問題。陸九淵從本心與物欲的對立、格心去欲的工夫來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朱、陸之異同,是在處理儒學共同面對的時代課題中解決方式上表現(xiàn)出的不同。<

作者簡介

暫缺《朱陸之辯:朱熹陸九淵哲學比較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宋明理學的一條主線
一 朱陸哲學比較研究的意義
1 朱陸哲學比較研究的意義
2 擺脫宗朱宗陸學派立場的客觀化研究
3 從敘述哲學史到分析哲學史
二 朱陸哲學比較研究的操作方法
1 比較哲學研究法
2 中國哲學邏輯結構研究法
三 朱陸之辯的問題與實質
1 朱陸之辯的問題
2 朱陸之辯的實南
第一章 理、氣與心、理
一 宇宙本體論:儒家倫理與道德上形上根據(jù)
1 本體即是根據(jù)
2 “理”作為根據(jù)
3 “心”作為根據(jù)
二 宇宙生成論與天地之生成
1 宇宙生成論
2 從無限有到有限
3 天地之生成
三 無極太極之辯的緣起
1 朱陸無菜太極之辯的緣起
2 無極太極這辯
3 形上形下辯
4 道器辯
5 “極”字辯
6 “無極而太極”與“心”和“理”
第二章 天理、氣稟與一心、物欲
一 天地之性與本心
1 性即理論與心即理
2 天地之性
3 本心
二 所稟之性與物欲
1 氣稟之性
2 物欲
3 “惡”
三 朱陸人性辯
1 天理人欲辯
2 道心人心辯
3 告子人性辯
第三章 格物窮理與發(fā)明本心
第四章 道統(tǒng)與異端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書目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