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信息處理基礎教程》一書闡明了中文信息處理的意義和范圍、漢字的各種屬性、漢字的特色、漢字的嵌套結構理論、各種漢字編碼方案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目標、“漢語拼音雙拼方案”、“漢語全拼和雙拼統(tǒng)一方案”的設計方法、優(yōu)化“形碼設計”步驟和一種形音結合的編碼方案;給出了一種易學快速的形碼——完備三碼;給出了可處理國際標準要求的2萬多個漢字的新的數字編碼輸入技術——佳法碼;歸納出書寫漢字的筆順原則;闡明了一部分漢字編碼基礎理論,這些理論有利于人們識別各種編碼方案的優(yōu)劣;介紹了漢字輸出的必需設備——漢字庫(點陣漢字庫、方正矢量字庫、TrueType曲線字庫)。其所包含的教學內容——嵌套字素編碼輸入法、佳法碼輸入法和嵌套微型曲線字庫等三項技術于2000年5月18日獲第三屆清華創(chuàng)業(yè)計劃大賽的“技術創(chuàng)新”、“最新創(chuàng)意”兩項優(yōu)勝獎,即是對本書先進性、實用性的一個新的實際證明。此中,嵌套字素騙碼法已獲中國發(fā)明專利,1987年參加“中華杯中文電腦公開賽”,以“后期速率第一名”獲金杯獎,1997年通過國家教委主持的專家認定。本書從理論上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深入了解并探求漢字計算機鍵盤輸入的最佳方法。可以預料,在本世紀逐漸升溫的國際性“漢語熱”中,本書將對國內外學生學習利用計算機處理漢字,有效地提高漢語、漢字方面的素質,產生積極作用。本書附有光盤,適用作中文信息處理、中文信息管理、文秘等有關專業(yè)的教材,也適用于需要了解、應用、研究中文輸入、輸出技術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