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同志原是舞蹈演員,這是研究舞蹈的好條件。作為日語志變形的本科畢業(yè)生,她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部在獲得碩士學位以后,毅然讀博士學位。她孜孜不倦的追求知識,追求新的發(fā)現和新的突破。為了撰寫新的學術著作,她曾沿著孤寂的絲綢之路進行考察;然后又向莫高窟、榆林窟頂禮膜拜;也曾遠涉重洋考察學習了日本舞蹈。她一面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堅持教學,一面完成學業(yè),還加學了考古學。整日在古今中外的書海中探尋,如饑似渴地求教學專家學者,終于完成了新的學術著作《古絲綢之路樂舞文化交流史》。我捧著這本沉甸甸的書籍,心潮起伏,感慨系人,研究絲綢之呼的中外學者論著頗豐,而研究絲綢之路樂舞的人地為鳳毛麟角,因為這本書是填補了一個學術研究領域的空白,也可以說是開辟了一個樂舞研究的新領域,這是一項創(chuàng)新的工作。當然,沒有積累,沒有前階段的“苦”是達不到創(chuàng)新境地,這是我和金秋永遠要記取的,因為樂舞研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