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具有700余年滄桑歷史的上海,匯聚了古今中外建筑的各種流派,描繪了色彩斑斕的建筑歷史風情畫卷。由于上海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自開埠以來的一個半世紀里,中西方文化在這里交織相映,留下了無數獨具魅力、風格各異的建筑遺產,享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美譽。位于上海市區(qū)域內的各類建筑,數量眾多、式樣繁復、風格迥異、設施考究,成為上海城市的一道風景線。其建筑特色鮮明,論式樣,有歐洲式、美國式、俄羅斯式和日本式等應有盡有;論風格,既有豪華、莊重氣派的歐洲文藝復興式,又有清新、明快、自由的鄉(xiāng)村別墅式、現代式,等等。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建筑是石頭寫成的史書。”上海具有豐富而形象生動的近代建筑,它們是上海100多年來城市建設發(fā)展史的一個縮影,它們已成為研究我國近代建筑發(fā)展史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歷之建筑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隨著上海被劈為對外通商口岸,各國列強紛紛搶灘上海.強權國家分占“租界”,把殖民之風和西方建筑之風強行輸入滬上。19世紀中葉,英國駐滬第一任領事巴富爾聚資17 000元,購入李家莊(今北京東路、圓明園路)一帶百余畝土地.建造領署,于1849年建成,后毀于火災。第二次(1872年)在原址重建新館。主樓為磚木結構,五孔券廊居于中,英國殖民地建筑風格形于外,這是在上海區(qū)域內出現的第一幢殖民地建筑。之后,上海一直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這個大舞臺上活躍著一大批外國殖民者、淘金者,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在上海建造起西方獨院式高級住宅,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買辦、官僚資本家也起而仿效。西方獨院式高級住宅面積一般都很大,講究庭院綠化,到20世紀初達到高潮,建筑裝飾更趨考究,大都有草坪、噴泉、花房、假山、涼亭和車庫等設施,有的還有游泳池、網球場、臺球房等運動場地。這些建筑均為獨院式單體住宅,位于租界內環(huán)境良好的特殊地理位置,人們習慣地把這些曾經見證過大上海十里洋場、花花世界盛衰榮辱的花園式住宅(稱為花園洋房)。由于這些老洋房大多是以前的高官巨賈或者社會名流的住所,有其特殊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是上?!叭f國建筑文化”的重要見證,符合部分海外歸國人士的懷舊心理,所以頗有收藏價值,并有豐富的人文因素。今天,當人們暢想未來住宅時,是否也想回味一下上海的建筑歷史及其文化?我們不妨翻開上海這本洋樓史頁,告訴讀者有關它的記錄. 相關叢書本書目錄仿古典式歐洲鄉(xiāng)村別墅式西班牙式美國殖民地式混合式中國傳統(tǒng)式現代式其他樣式參考書目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