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每年浩如煙海的圖書市場,能夠在重要圖書排行榜上登過榜首的圖書不過寥寥數十種。2002年下半年,一本論述全新教育理念和學習模式的圖書迅速上榜,并長踞榜首,它就是《破繭而出》。很難想像一本跨教育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并不那么通俗的著作,會受到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這么真誠的歡迎,這么熱烈的認同。它沒有什么眩目的噱頭,更沒有什么不負責任的許諾,這是一個醫(yī)生、一個研究者在經過30年的臨床觀察、與世界各地各類學校合作、運用神經系統(tǒng)知識綜合分析得出的成果,它所提出的學習模式能說明不同的思維方式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需求,對我們理解和幫助大腦技能達不到要求、學習成績差的孩子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同時也幫助家長和教育工作者認識到那些沒有智力困擾、不呆、也不懶、但是有相當學習障礙的孩子的問題所在。了解孩子的思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者坦言,在幾十年前,這本書是寫不出來的,只有到了最近幾年,隨著對學習模式、大腦功能、教育失敗加大科研資金的投人.才找到了了解的途徑。這一革命性發(fā)現(xiàn)的巨大意義是不言自明的,當教育工作者真正了解了孩子的思維特征時,他會和孩子一起欣喜地發(fā)現(xiàn),沒有一個孩子不能成才,優(yōu)秀的孩子會更加優(yōu)秀,而所謂失敗的孩子要遠比想像的聰明和強大得多——他有自己的戍才之路,只要別阻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