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我喜歡舞臺美術這一行。因為它是舞臺上人生的時間、空間規(guī)范,同時又是很具體很形象的直觀部分。從功能上說,它又是內容賦予形式的總形象規(guī)范。要為內容的時空創(chuàng)造具體典型環(huán)境,刻畫人物內現(xiàn)外貌的部門。如果把人可以分成軀體與靈魂(即生命)·的話,那么舞臺美術就像人的軀殼,它規(guī)范著人的整體,又制約著人的精神面貌,同時又受著靈魂的軀使和塑造,也可以說是靈魂的外現(xiàn);還可以設想,把舞臺美術和劇本的再創(chuàng)造比作一個人和他的家,誰都要有個家,使他安居樂業(yè),有新寄托,能夠生存。這家,所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都是適合這家主人的需要,適合他的生存,適合他的身份,是主人的時空所控制、所制約的環(huán)境。更深一層說:家是表現(xiàn)著主人的生活習性、愛好、性格和風格的??傊?,這家的一切都是為主人而安排,征兆著他精神、軀體的外化。那么,舞臺美術不也很像劇本的家嗎!當然,一切比喻都是蹩腳的,但是這個關系從根本上還是可以這樣看的。沒有舞臺時空的具體創(chuàng)造和形象塑造,就不可能有劇本到舞臺的再創(chuàng)造。因為它是戲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尤其是戲曲的服裝在舞臺藝術方面,恐怕是在“守舊”的時代也占有重要位或所以當我看到《中國京劇服裝圖譜》這本書稿時,就非常興奮,我一遍遍的學習、欣賞。越看越覺得它不只是包涵了上述的一些含義,它還是這些內涵的具體體現(xiàn)。首先,它是戲曲藝術教育、舞臺美術方面的一部很好教材,這里邊把戲曲各行當?shù)娜宋锼帟r代、身份地位、性格、形象、他們應該穿著什么服飾,什么規(guī)格以及服裝分類:蟒、靠、褶、帔、衣的制作要求都表現(xiàn)的非常清楚。而且還把前輩大師、各家流派的特點,他們的創(chuàng)造發(fā)展都明白的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不但使初學的人一目了然,知道他要演的角色應該有什么穿戴,要塑造的人物是什么形象,同時也會使他知道所學的程式動作,是通過這些服飾去表現(xiàn)人物的。其次,這部圖譜的價值絕不只是初學的服裝設計教材,它也應該是一部戲曲史料的有機部分。因為這里邊也包括了歷代表演藝術家對戲曲服裝的創(chuàng)造,使傳統(tǒng)的服裝藝術按照自己的表演特點,自己的審美觀點要求,自己對人物的理解都進行了改革與創(chuàng)新??墒撬麄兯囆g創(chuàng)造的匠心毫沒破壞傳統(tǒng)的藝術規(guī)律。相反,這些革新恰好為當時的鑒賞家,內行里手所首肯。在今天看來,使我們認識到過去的表演藝術是懂得推陳出新的,是潛移默化地使舞臺美術隨著時代的前進,表演的需要,一步步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出新。他們的創(chuàng)造絕不是異想天開,任意性的想到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見異思遷,見樣學樣,把新奇,怪誕,抽象搬過來,生搬硬套,而是他們諳熟了其中很多美學原則,我們民族的審美習慣和歷史知識,以美術的功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考慮到這些美的因素會在舞臺的總體上起什么效果。使觀眾怎樣感覺。實際上這是一套較完整的規(guī)律。行里人常說:“寧穿破,不穿錯?!边@就是說,在京戲發(fā)展歷程中對人物的朝代,地域,民族,階層職業(yè),等級身份,社會地位,經濟生活條件等都有大致的規(guī)定。在劇團的戲箱里,服裝可以破舊,但也不能把褶于作帔錯穿,破舊是經濟問題,穿錯是知識、創(chuàng)作的藝術問題??梢妭鹘y(tǒng)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是不允許馬虎的、而要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中國戲曲服裝逐漸形成現(xiàn)在的模式是經過長期的創(chuàng)造、改進和優(yōu)選而形成的。在人物造型上,它是從廣場演出發(fā)展起來的,在廟臺社戲的演出都擁有廣大觀眾,所謂“高臺教化”,這就使表演者和觀眾有著較遠的距離,所以它首先確定了藝術夸張的原則。在化妝上為使觀眾看清眉眼,所以就粉墨登場,濃眉重目,深描眼簾,進而勾畫、創(chuàng)造出臉譜,不但強調眼窩、鼻窩等深陷部位,還根據面部肌肉,骨骼夸大明暗,把髯口夸大加長。這夸張的手法是中國化妝上獨特的創(chuàng)造。在服裝上也和化妝一樣也是大膽的夸張,運用色彩學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塑造。以色彩線條給人以藝術的感染。所謂紅忠白奸,黑為剛強粗獷,黃為智謀聰慧,藍為猛,綠多怪,金粉表現(xiàn)仙神。在臉譜的構圖上,還運用六書的原則,以象形,指示、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來構成對人物性格,形象的表現(xiàn)力。在化妝造型中如此,同樣在服裝設計中對美學的運用也如此,先輩戲曲服裝的設計者也充分運用了色彩學和工藝美術的繪畫請原則,使花卉,飾物變形,把自然美更適合服裝的裝飾性、圖案性,以此來為人物造型服務,來表現(xiàn)人物個性及其美的特點。不能說先輩們都精通美學的諸原則,但他們從傳統(tǒng)中、民族民間的藝術中學到了運用對比色的強烈;有時運用中間色的諧和,把三原色和復色運用的那么自然調和,充分發(fā)揮了色彩給人們造成的美感和共鳴。比如中性色的黑、白,它在黑蟒,白蟒的使用上和面部是統(tǒng)一的。因為黑色古稱“玄”色,象征對天的崇敬,所以在民族審美意識中給人以莊重氣派,則多用在剛直豪放性格的人物身上,如包拯、張飛、項羽等以勾黑色臉為主的人物用之;白色也是中性色,它具有圣潔、俊秀,瀟灑儒雅的美感,所以像楊延昭、趙云,周瑜等人穿用。但使用紅和綠這對比色,則把臉譜和穿戴就大膽的用于一身,使人感到忠正,血氣剛義之氣,用這剛柔相濟之對比色把關羽、趙匡胤的正紅臉色和綠色蟒都襯托得更為鮮明,但這中間還有黑色髯口,平金彩繡互為相補而使之不俗。除色彩的運用外,服裝也運用夸張手法,把束在腰間的腰帶懸掛在蟒袍上,把靠肚子垂在腹前,使袍褶的腰身擺幅寬大舒暢、便于舞蹈等??傊幪幙梢钥吹椒b的美是服從演員表演的。京劇服裝雖成型于清代,但它的服裝規(guī)格樣式都是以明代服飾為基本,吸收了歷代服飾之典型,加以綜合和美化,至于清裝則專有清制服飾。不過像《四郎探母》之駙馬服裝則是約定俗成,很難作歷史的考證,這也許是在京劇中為了多樣的統(tǒng)一,順應藝術風格的習慣吧。對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雖然也形成了一套程式。但不太重視歷史生活的考究。只取其主要某個特征,而略其瑣細之區(qū)分。戲曲服裝的裝飾圖案是非常講究的。總體上說是在傳統(tǒng)審美習俗中進行了系統(tǒng)的加工??烧f是集傳統(tǒng)圖案之大成。最突出的要數(shù)龍鳳圖案。在海內外都承認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自新石器時代之后,在亞洲這塊中原大地上,形成的各部族,選擇了龍和鳳作為崇拜物,制成這群體的標幟,做成部族的圖騰,這是當時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是先民們以當時的物質條件用最虔誠,最專注的心清,集群眾的觀察,想象,和所掌握的藝術手段,以具象和理想的結合表現(xiàn)他們的信仰和精神動力。它凝聚和寄托了先民美好的崇拜心理,繪制成圖騰以標志他們美好的愿望。創(chuàng)造龍鳳圖騰的過程是漫長的,從甲骨文和金文中,可以看出發(fā)展的復雜過程,經過不同時期的歷史演變,但直到宋元、明、清才逐漸成熟。從圖騰到帝王的象征——代表皇權,稱為真龍?zhí)熳樱阉窕鳛榻y(tǒng)治者的化身,在這歷史長河中的龍和鳳蘊含著人民的智慧和美與力的豐富源泉。直到把它引進到為帝王將相的服飾圖案它還保留著等級觀念和神秘的威嚴。我們知道在明之前的龍多為三爪,后來,只有皇帝才能用五爪龍,否則就有篡位之罪。到清代才打破了四爪五爪之分,至于今天的紅、黃團龍、戲珠行龍,吐水大龍等圖案,則完全是從藝術的需要,和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性格來決定的。這本圖譜告訴我們,它所用的圖案、飾物所發(fā)揮的特定作用和表現(xiàn)力,運用的如何巧妙,使人物形象的增輝,都蘊含著這些圖案的淵源和傳統(tǒng)審美的魅力??闯銮拜叴髱焸冊鯓舆\用這些美術手段。有時取其所代表的意義和內容,有時則利用他們形式上顯示的華貴和威嚴;也有時使它作為吉祥之物產生藝術效果,這些靈活而有美感實效的運用,對今天的戲劇家,美術家,工藝家如何繼承傳統(tǒng)、弘揚民族文化,如何從生活自然物形態(tài)中提煉為藝術形象,不是很有啟發(fā)嗎?在戲曲服裝設計上還不止運用了美學中的藝術夸張、象征、變形等手段,在色彩學的使用和發(fā)揮上也有著高明的特點,特別是劇裝制作在工藝美術領域顯示了我國刺繡的藝術魅力。它以光彩奪目的平金,平銀繡,富麗輝煌的金絨繡和清雅俊美的絨繡構成了高工藝的觀感。而這些創(chuàng)作部不脫離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些設計者們自覺和不自覺的把握了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人民是藝術的母親,人民的乳汁,民族民間的審美,都是他們創(chuàng)造各種程式的根據,就圖譜中提供的服飾,如溯本求源,都能找到民族民間的審美意識和生活習性的傳統(tǒng)根源。但它們從單項藝術的審美升華為戲曲綜合藝術的審美范疇。從這里更可以看出,從生活美中篩選提練到藝術美是要創(chuàng)作者的修養(yǎng),是要按照各種藝術規(guī)律的途徑,把不同類型的藝術美納入統(tǒng)一的綜合藝術美,使原有的個性、功能超越它原有的性能成為綜合的總體的光彩。本書作者,以他多年從事戲曲工作的經驗,用汗水,心血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又經過向有識專家學者的訪問、切磋,繪制出這一百余幅京劇人物造型。其表現(xiàn)方法雖是白描,并非彩繪,但技藝精湛,線條流暢,筆意瀟灑,墨到神出,特別把一些京劇名家在扮出戲來的神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給人的啟迪也不只是服裝的范畸,而是整個人物造型的楷模。所不滿足的是,這是一本無色的素圖,本來京劇服裝是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絲錦紛呈,而且它的色彩不只起到裝飾美和色彩本身的作用,它還在色彩學中發(fā)揮著色彩所顯示的品格以及給人們以社會心理學的作用,起著襯托、渲染人物性格的作用。把各色各樣的服裝那復雜的色彩配合的是那么諧和,那么美??上н@里我們只能從文字上得到些了解、不能一目了然,所以這就遜色的多了。那么,我們只好期待著作者再次的彩繪吧!可喜的是:正當徽班晉京200年紀念之際中國戲曲學院推出了這部有學術價值的圖書,并得到文化部黨組的重視與支持,能在這個時候出版,這是廣大戲曲工作者和有志戲劇事業(yè)的人士、美術家、熱愛京劇的讀者所慶幸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