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論
篇Ⅰ經濟法的法治理念探索
一.經濟法的自由理念
(一)市場競爭自由
(二)經濟政策民主
二.經濟法的公平理念
(一)規(guī)則公平
(二)信息公平
(三)分配公平
三.經濟法的發(fā)展理念
(一)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二)公平發(fā)展理念
(三)快速發(fā)展理念
四.經濟法的安全理念
篇Ⅱ市場邏輯與國家觀念——經濟法理性之詮釋
一.市場邏輯
(一)市場結構
(二)市場邏輯
(三)市場邏輯非自洽性
二.國家觀念
(一)國家的產生
(二)國家行動范圍之界定
三.經濟法理性之詮釋
(一)發(fā)展公平理念
(二)經濟安全理念
篇Ⅲ經濟法觀念的批判
一.關于經濟法起源論觀念的批判
(一)“古代經濟法”觀念的批判
(二)以經濟法的造詞作為起源的觀念的批判
二.關于經濟法本質論觀念的批判
(一)經濟法詞義論的批判
(二)經濟立法論的批判
(三)經濟行政法論的批判
三.關于經濟法方法論觀念的批判
(一)以企業(yè)法為本位的經濟法研究方法的批判
(二)以機械法律繼承為手段的經濟法研究方法的批判
篇Ⅳ經濟法觀念論
一.經濟法是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的法律產物
二.經濟法是國家經濟權力深入經濟生活的法律反映
三.經濟法體系的核心與本位是競爭保護法和宏觀經濟調控法
(一)競爭保護法律制度
(二)宏觀經濟調控法律制度
篇Ⅴ法律文明演進與經濟法的現(xiàn)代化
一.社會轉型與法律文明演進
二.經濟法:政治國家向經濟國家轉化的法形式
三.中國經濟法:現(xiàn)代化與本土資源的契合
篇Ⅵ經濟法的人文關懷
篇Ⅶ經濟法發(fā)展理念論
一.工業(yè)經濟.工業(yè)文明與傳統(tǒng)發(fā)展觀
二.經濟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一)生態(tài)持續(xù)發(fā)展
(二)人力持續(xù)發(fā)展
(三)產業(yè)持續(xù)發(fā)展
三.經濟法的公平發(fā)展理念
(一)地區(qū)發(fā)展公平
(二)競爭公平
(三)分配公平
四.經濟法的快速發(fā)展理念
(一)社會化大生產與經濟發(fā)展
(二)經濟法的快速發(fā)展理念
篇Ⅷ經濟法安全理念論
一.安全:法律持續(xù)性的制度安排與價值追求
(一)安全源于人性,保障于法律
(二)人身.財產保護:安全的核心
二.宏觀經濟風險:安全理念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契機
三.經濟法安全理念
(一)宏觀經濟安全理念
(二)發(fā)展安全理念
篇Ⅸ經濟法程序理念論
一.經濟法程序理念的含義
(一)程序與實體
(二)特殊的經濟法程序理念
二.實質平等理念
(一)傳統(tǒng)法律程序中扶助弱者理念的欠缺
(二)實質平等理念在特殊的經濟法訴訟程序中的體現(xiàn)
三.保護公益理念
(一)傳統(tǒng)訴訟程序對公益救濟的不足
(二)保護公益理念在經濟法程序中的體現(xiàn)
四.多元善治理念
(一)行政權治理念與現(xiàn)代市場經濟的反差
(二)多元善治理念
(三)多元善治理念在經濟法程序中的體現(xiàn)
篇Ⅹ社會法:一種經濟法研究進路的反思
一.本質反思:經濟法等于社會法嗎?
二.利益反思:社會利益是本位或基石嗎?
三.主體反思:社會團體是經濟法中最具特性的法律關系主體嗎?
篇Ⅺ經濟法的社會力學原理分析
一.經濟法的經濟力學原理分析
二.經濟法的政治力學原理分析
三.經濟法的理念力學原理分析
四.經濟法的慣性力學原理分析
五.經濟法的綜合力學原理分析
篇Ⅻ當代中國經濟法的發(fā)展進路
一.理論進路
(一)經濟法是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辯證法
(二)經濟法是公法與私法交融衍生的第三法域
(三)經濟法是社會勃興的法律載體
二.立法進路
(一)法律與政策的適當分離和盡可能分離
(二)現(xiàn)有經濟法成果與理論的最充分反映
(三)立足于中國的經濟與社會國情
(四)高度注重社會與地區(qū)空間
三.實施進路
(一)行政程序機制
(二)社會控制機制
(三)司法干預機制
范疇論
篇Ⅰ論行政權與國家所有權
一.“兩權分離”的思考
(一)政府所有權形態(tài)與“兩權分離”的背景
(二)“兩權分離”的形式及其實質
(三)“兩權分離”的局限性
(四)“兩權分離”的走向
二.行政權與國家所有權現(xiàn)狀之考察
(一)主體重合所引起的觀念與功能的對抗
(二)行政權限結構與國家所有權
(三)串借與異化效應:行政權與國家所有權一體結合的必然
三.行政權與國家所有權分離
(一)行政權與國家所有權分離的必要性
(二)行政權與國家所有權分離的內容
(三)國家所有權主體形態(tài)的構造與三次分權的形成
四.行政權與所有權關系的重建
(一)重建行政權與所有權關系之一般原則
(二)重建后的行政權與所有權關系之特征
(三)行政權對所有權的作用理論
篇Ⅱ經濟法: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辯證法
一.解讀市民社會
二.國家觀念與職能
三.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關系架構
(一)市場缺陷與干預市場
(二)政府失靈與干預政府
四.經濟法: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良性互動
(一)經濟法是公法與私法交融衍生的第三法域
(二)經濟法: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辯證邏輯
篇Ⅲ經濟法的法經濟范疇研究
一.經濟法不具有雙重法經濟人格
二.民商關系的高度發(fā)達和經濟資源的權力分配是經濟法產生和存在的法經濟
前提
(一)民商關系的高度發(fā)達與經濟法的產生
(二)經濟資源的權力分配與經濟法的法律反映
三.中國經濟法法經濟范疇的理想與現(xiàn)實
篇Ⅳ經濟法的法主體范疇研究
一.經濟法法主體前提探微
二.經濟法法主體個性分析
(一)廣泛性
(二)意志性
三.經濟法法主體范疇之外延界定
(一)市場
(二)社會
(三)國家
篇Ⅴ經濟法的法權利范疇研究
一.商品社會的兩難權利現(xiàn)象
二.經濟法中的經濟權力
三.社會自治權力:新興的經濟法權利概念
篇Ⅵ經濟法的法價值范疇研究
一.經濟法的存在價值——商品經濟的普通法
(一)古代經濟法與經濟強行法的識別
(二)經濟法是商品經濟的普通法
二.經濟法的法權價值——權力的規(guī)制
(一)經濟法是限權法,而非擴權法
(二)經濟法與私權規(guī)制
(三)經濟法與公權規(guī)制
三.經濟法的資源價值——發(fā)展公平
(一)商品社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經濟法的資源價值目標:發(fā)展公平
四.經濟法的社會價值——經濟安全
(一)個體安全與交易安全的道德障礙與法律局限
(二)經濟法的社會價值目標:經濟安全的實現(xiàn)
篇Ⅶ經濟法的法形式與中國經濟法立法模式的基本分析
一.法形式.法地位與法體系
二.關于中國經濟法立法模式的理論預想
(一)經濟法典模式
(二)基本經濟法+單行經濟法律法規(guī)模式
(三)單行經濟法律法規(guī)模式
三.基本經濟法的制定與《中國經濟法綱要》
(一)基本經濟法制定條件的分析
(二)《中國經濟法綱要》的制定
篇Ⅷ經濟法的程序機制研究
——以司法程序為視角
一.程序.法律程序.司法程序
(一)程序
(二)法律程序
(三)司法程序
二.程序視角的盲區(qū)——經濟法司法程序機制的缺漏
(一)橫向層面之考察:經濟訴訟在訴訟機制中的遺漏
(二)縱向層面之考察:司法程序機制在經濟法內部程序系統(tǒng)的缺失
三.創(chuàng)設經濟法程序機制的基本問題分析
(一)經濟法程序機制架構——權力分配背景的基本分析
(二)執(zhí)法程序與訴訟程序視角的理性分析和比較
四.經濟審判制度的經濟法分析
(一)經濟案件類型及經濟審判機構職能分析
(二)經濟審判機制的發(fā)展
篇Ⅸ競爭訴訟機制研究
——經濟法的程序價值視角
一.競爭沖突及其可訴性認識
二.競爭訴訟的程序價值
(一)行政機制
(二)訴訟機制
三.競爭訴訟的基本屬性
(一)競爭訴訟以社會公共利益為基點,存在其獨立的價值追求
(二)競爭訴訟以社會公眾與國家代表起訴機關為起訴主體,有廣泛化的主體需求
(三)競爭訴訟以其相對的低成本,發(fā)揮獨特的效益優(yōu)勢
四.國外競爭訴訟模式研究
(一)美國競爭訴訟模式
(二)德國競爭訴訟模式
(三)西班牙競爭訴訟模式
五.我國競爭訴訟機制的構建
(一)國家與個人:競爭訴訟控訴方設計
(二)經濟審判庭:競爭訴訟的裁判主體
(三)處分權利的受限性:競爭訴訟的特殊權利安排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