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小說題形多樣,內容豐富,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生活內涵,分析其內容,區(qū)別其類型,探究其原型,不僅是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文化人類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書即是對中國古代小說中11個宗教故事類型的系統(tǒng)、全面的考察,對其原型、發(fā)展變化的歷程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的梳理,進而探究這些宗教類故事在文化學、敘事學層面的意義與價值。這11個故事類型為:高僧與美女、因果報應、下凡歷劫、悟道成仙、成仙考驗、濟世降妖、承祧繼產、人妖之戀、人鬼之戀、猿猴搶婚、感生與異貌等。經過系統(tǒng)全面的考察,作者指出,色欲考驗與因果報應是佛教佛語的兩大敘事母題,也是佛教兩大核心故事類型,分別是佛教禁欲思想和果報理論的神語——文字再現(xiàn)。而猿猴搶婚故事則是遠古圖騰崇拜的產物,感生異貌故事是遠古原始宗教和中古政治宗教相結全的產物,承祧繼產故事既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也是作為倫理宗教儒教的產物,人鬼戀、人妖戀,故事分別是原始鬼魂崇拜和原始自然崇拜的產物,下凡歷劫,悟道成仙,成仙考驗和濟世降妖則是道教仙語的四大敘事母題,也是道教仙語的四大核心故事類型。由此,作者比較清楚地梳理了這11類宗教故事的源流及其演化發(fā)展情況,以及各自所蘊含的文化學、敘事學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