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辭,是指戰(zhàn)國晚期楚國偉大詩人屈原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最早為屈原作傳的司馬遷,在其《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首次提到了屈原的《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懷沙》5篇作品。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言屈作為25篇,具體篇名未列。東漢王逸據劉向輯本作(楚辭章句),屬屈原名下的作品計有:《離騷》、《九歌》(包括《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11篇)、《天問)、《九章》(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陪往日》、《桔頌》、《悲回風》九篇)、《遠游)、《漁父》、《卜居),還有一篇《大招),其作者王氏疑不能明。加上司馬遷認定為屈作、王逸認為是宋玉作的招魂)一篇,屈原作品或可能為屈原作品的篇數(shù)總共27篇。對屈原作品的認定,漢代人已看法不一。除了史遷言之鑿鑿的招魂》而王逸屬之宋玉外,出自劉向七略)的班《志》與同出自劉向輯本的王逸《章句》,所計屈作篇數(shù)也相差一篇。懸案難決,屈原作品有些篇什的真?zhèn)嗡斐蓺v代的學術爭論問題。其中,《招魂》、《大招》、《遠游》、《卜居》、《漁父》五篇是最有爭議的作品。對此,我們應該略加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