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網絡與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協(xié)議TCP/IP權威教程:第七版

TCP/IP權威教程:第七版

TCP/IP權威教程:第七版

定 價:¥75.00

作 者: Adolfo Rodriguez,John Gatrell等著;楊鐵男,李增民譯;楊鐵勇譯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國外計算機科學經典教材
標 簽: TCP/IP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02055945 出版時間: 2002-07-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64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TCP/IP協(xié)議簇已經成為當今網絡通信的標準之一。我們不僅在娛樂和信息方面用到了TCP/IP協(xié)議和Internet,而且通過執(zhí)行事務、買賣產品和向顧客傳送服務來實施商務工作。我們還在繼續(xù)擴展使用TCP/IP的應用集,從而引導讀者深入學習基礎性支持技術。本書分為三部分,深入討論了TCP/IP協(xié)議簇。第一部分介紹TCP/IP,讓讀者對協(xié)議的重要基礎性概念有基本的了解。第二部分繼續(xù)討論當今最流行的一些TCP/IP應用協(xié)議,包括剛剛浮出水面的無線協(xié)議和多媒體應用協(xié)議。第三部分講述了一些高級的概念和網絡的最新發(fā)展趨勢,包括:IPv6、安全性、服務質量、IP移動性和MPLS。還提出了TCP/IP當前面臨的挑戰(zhàn),以及有望取代TCP/IP的技術。本書適合于TCP/IP的初學者,對希望全面了解TCP/IP的網絡開發(fā)人員也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暫缺《TCP/IP權威教程:第七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I部分 TCP/IP核心協(xié)議
第1章 TCP/IP體系結構、歷史現(xiàn)狀、標準和發(fā)展趨勢
1.1 TCP/IP體系結構模型
1.1.1 網絡互聯(lián)
1.1.2 TCP/IP協(xié)議層
1.1.3 TCP/IP應用
1.1.4 網橋、路由器和網關
1.2 Internet起源
1.2.1 ARPANET
1.2.2 NSFNET
1.2.3 Internet在商業(yè)上的應用
1.2.4 Internet2
1.2.5 開放式系統(tǒng)互聯(lián)(OSI)參考模型
1.3 TCP/IP標準
1.3.1 請求注解(RFC)
1.3.2 Internet標準
1.4 Internet的未來
1.4.1 多媒體應用
1.4.2 在商業(yè)上的運用
1.4.3 無線Internet
第2章 網絡接口
2.1 以太網和IEEE 802.x局域網
2.2 光纖分布式數(shù)據(jù)接口(FDDl)
2.3 串行線路接口協(xié)議(SLIP)
2.4 點到點協(xié)議(PPP)
2.5 綜合業(yè)務數(shù)字網(ISDN)
2.6 X.25
2.7 幀中繼
2.7.1 幀格式
2.7.2 互聯(lián)問題
2.7.3 數(shù)據(jù)鏈路層參數(shù)協(xié)商
2.7.4 幀中繼上的IP
2.8 SONET和SDH回路上的PPP
2.9 多路徑信道+(MPC+)
2.10 異步傳輸模式(ATM)
2.10.1 地址解析(ATMARP和InATMARP)
2.10.2 ATM上的經典IP
2.10.3 ATMLAN仿真
2.10.4 ATM上的經典IP與LAN仿真
2.11 ATM上的多協(xié)議(MPOA)
2.11.1 MPOA的好處
2.11.2 MPOA邏輯部件
2.11.3 MPOA功能性部件
2.11.4 MPOA操作
2.12 參考文獻
第3章 網絡互聯(lián)協(xié)議
3.1 網際協(xié)議(IP)
3.1.1 IP編址
3.1.2 IP子網
3.1.3 IP路由
3.1.4 發(fā)送方法--單播、廣播、組播和任意播
3.1.5 IP地址耗盡問題
3.1.6 Intranet-專用IP地址
3.1.7 無類域問路由(CIDR)
3.1.8 IP數(shù)據(jù)報
3.2 網際控制消息協(xié)議(ICMP)
3.2.1 ICMP消息
3.2.2 ICMP應用
3.3 網際組管理協(xié)議(IGMP)
3.4 地址解析協(xié)議(ARP)
3.4.1 ARP綜述
3.4.2 ARP詳細概念
3.4.3 ARP和子網
3.4.4 代理ARP或者透明的子網劃分
3.5 反向地址解析協(xié)議(RARP)
3.6 引導程序協(xié)議(BOOTP)
3.6.1 BOOTP轉發(fā)
3.6.2 BOOTP考慮
3.7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DHCP)
3.7.1 DHCP消息格式
3.7.2 DHCP消息類型
3.7.3 分配一個新的網絡地址
3.7.4 DHCP續(xù)租過程
3.7.5 重新使用以前分配的網絡地址
3.7.6 配置參數(shù)存儲庫
3.7.7 DHCP考慮
3.7.8 B00TP和DHCP的互操作性
第4章 路由協(xié)議
4.1 自治系統(tǒng)
4.2 IP路由類型與IP路由算法
4.2.1 靜態(tài)路由
4.2.2 距離向量路由
4.2.3 鏈路狀態(tài)路由
4.2.4 混合路由
4.3 路由信息協(xié)議(RIP)
4.3.1 RIP報文類型
4.3.2 RIP報文格式
4.3.3 RIP操作模式
4.3.4 計算距離向量
4.3.5 收斂與無窮計數(shù)
4.3.6 RIP局限性
4.4 路由信息協(xié)議版本2(RIP-2)
4.4.1 RIP-2報文格式
4.4.2 RIP-2局限性
4.5 RIPngforIPv6
4.5.1 RIPng與RIP-2間的不同
4.5.2 RIPng報文格式
4.6 開放式最短路徑優(yōu)先(OSPF)
4.6.1 OSPF術語
4.6.2 0SPF報文類型
4.6.3 鄰居通信
4.6.4 0SPP鄰居狀態(tài)機
4.6.5 OSPF虛鏈路和傳輸區(qū)域
4.6.6 OSPF路由重分發(fā)
4.6.7 0SPF stub區(qū)域
4.6.8 0SPF路由匯總
4.7 增強內部網關路由協(xié)議(EIGRP)
4.7.1 EIGRP特征
4.7.2 術語
4.7.3 鄰居發(fā)現(xiàn)和恢復
4.7.4 DUAL算法
4.7.5 EIGRP報文類型
4.8 外部網關協(xié)議(EGP)
4.9 邊界網關協(xié)議(EGP)
4.9.1 BGP概念和術語
4.9.2 IBGP與EBGP通信
4.9.3 協(xié)議描述
4.9.4 路徑選擇
4.9.5 BGP同步
4.9.6 BGP聚集
4.9.7 BGP聯(lián)邦(Confederation)
4.9.8 BGP路由反射器
4.10 路由協(xié)議選擇
4.11 路由器執(zhí)行的新增功能
4.12 基于UNIX系統(tǒng)的路由進程
第5章 傳輸層協(xié)議
5.1 端口和套接字
5.1.1 端口
5.1.2 套接字
5.2 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UDP)
5.2.1 UDP數(shù)據(jù)報格式
5.2.2 UDP應用程序編程接口
5.3 傳輸控制協(xié)議(TCP)
5.3.1 TCP概念
5.3.2 TCP應用編程接口
5.3.3 TCP擁塞控制算法
第6章 lP組播
6.1 組播編址
6.1.1 單個物理網絡上的組播技術
6.1.2 網絡段之間的組播技術
6.2 網際組管理協(xié)議(IGMP)
6.2.1 IGMP消息
6.2.2 IGMP操作
6.3 組播傳送樹
6.4 組播轉發(fā)算法
6.4.1 反向路徑轉發(fā)算法
6.4.2 基于中心的樹算法
6.4.3 組播路由協(xié)議
6.5 距離向量組播路由協(xié)議(DVMRP)
6.5.1 協(xié)議綜述
6.5.2 建立和維護組播傳送樹
6.5.3 DVMRP隧道
6.6 組播OSPF(MOSPF)
6.6.1 MOSPF協(xié)議綜述
6.6.2 MOSPF和多個OSPF區(qū)域
6.6.3 MOSPF和多個自治系統(tǒng)
6.6.4 MOSPF互操作性
6.7 獨立協(xié)議組播(PIM)
6.7.1 PIM密集模式
6.7.2 PIM稀疏模式
6.8 互聯(lián)組播域
6.8.1 組播源發(fā)現(xiàn)協(xié)議(MSDP)
6.8.2 邊界網關組播協(xié)議
6.9 組播主干網
6.9.1 MBONE路由
6.9.2 組播應用
第II部分 TCP/IP應用協(xié)議
第7章 應用結構和編程接口
7.1 應用特征
7.2 應用編程接口(APl)
7.2.1 套接字APl
7.2.2 遠程過程調用(RPC)
7.2.3 Windows套接字版本2
7.2.4 SNMP分布式編程接口(SNNDDPI)
7.2.5 FTP API
7.2.6 CICS套接字接口
7.2.7 IMS套接字接口
7.2.8 擴展套接字
7.2.9 REXX套接字
第8章 目錄和命名協(xié)議
8.1 域名系統(tǒng)(DNS)
8.1.1 層次名稱空間
8.1.2 正式域名(FQDN)
8.1.3 通用域名
8.1.4 國家域
8.1.5 映射域名到IP地址
8.1.6 映射IP地址到域名--指針查詢
8.1.7 分布式名稱空間
8.1.8 域名解析
8.1.9 域名系統(tǒng)資源記錄
8.1.10 域名系統(tǒng)消息
8.1.11 一種簡單的方案
8.1.12 擴展方案
8.1.13 傳輸
8.1.14 DNS應用
8.1.15 參考文獻
8.2 動態(tài)域名系統(tǒng)
8.2.1 UPDATEDNS消息格式
8.2.2 IBM的DDNS實現(xiàn)
8.2.3 代理A記錄更新
8.3 網絡信息系統(tǒng)(NIS)
8.4 輕量目錄訪問協(xié)議(LDAP)
8.4.1 LDAP--x.500的輕量訪問
8.4.2 LDAP目錄服務器
8.4.3 LDAP體系結構綜述
8.4.4 LDAP模型
8.4.5 LDAP安全性
8.4.6 LDAPURL
8.4.7 LDAP與DCE
8.4.8 支持目錄的網絡首創(chuàng)技術規(guī)范(DEN)
8.4.9 基于Web的企業(yè)管理(WBEM)
8.4.10 參考文獻
第9章 遠程執(zhí)行與分布式計算
9.1 TELNET
9.1.1 TELNET操作
9.1.2 終端仿真(TELNET 3270)
9.1.3 TN3270增強(TN3270E)
9.1.4 參考文獻
9.2 遠程執(zhí)行命令協(xié)議(REXEC與RSH)
9.3 分布式計算環(huán)境(DCE)簡介
9.3.1 DCE目錄服務
9.3.2 DCE安全服務
9.3.3 DCE線程
9.3.4 DCE遠程過程調用
9.3.5 分布式時間服務
9.3.6 分布式文件服務(DFS)
9.3.7 參考文獻
第10章 文件相關的協(xié)議
10.1 文件傳輸協(xié)議(FTP)
10.1.1 FTP綜述
10.1.2 FTP操作
10.1.3 應答碼
10.1.4 FTP演示方案
10.1.5 FTP會話示例
10.1.6 匿名FTP
10.1.7 使用FTP的遠程作業(yè)項
10.2 普通文件傳輸協(xié)議(TFTP)
10.2.1 TFTP用法
10.2.2 協(xié)議描述
10.2.3 TFTP組播選項
10.2.4 安全問題
10.3 網絡文件系統(tǒng)(NFS)
10.3.1 NFS概念
10.3.2 NFS版本4
10.3.3 WebNFS
10.3.4 參考文獻
10.4 Andrew文件系統(tǒng)(AFS)
第11章 郵件應用
11.1 簡單郵件傳輸協(xié)議(SMTP)
11.1.1 SMTP工作機制
11.1.2 SMTP與域名系統(tǒng)
11.1.3 參考文獻
11.2 多用途Internet郵件擴充協(xié)議(MIME)
11.2.1 MIME瓜工作機制
11.2.2 內容類型字段
11.2.3 Content-Transfer-Encoding字段
11.2.4 在消息報文頭中使用非ASCII字符
11.2.5 參考文獻
11.3 郵局協(xié)議(POP)
11.3.1 POP3命令和響應
11.3.2 參考文獻
11.4 Internet消息訪問協(xié)議版本4(IMAP4)
11.4.1 IMAP4基本電子郵件模型
11.4.2 IMAP4命令和響應
11.4.3 消息號
11.4.4 IMAP4狀態(tài)
11.4.5 客戶命令
11.4.6 參考文獻
第12章 WWW
12.1 Web瀏覽器
12.2 Web服務器
12.3 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HTTP)
12.3.1 HTTP綜述
12.3.2 HTTP操作
12.4 內容
12.4.1 靜態(tài)內容
12.4.2 客戶端動態(tài)內容
12.4.3 服務器端的動態(tài)內容
12.4.4 對象
12.4.5 用IBM Web應用程序服務器開發(fā)內容
12.5 參考文獻
第13章 多媒體協(xié)議
13.1 實時協(xié)議:RTP和RTCP
13.1.1 實時傳輸協(xié)議(RTP)
13.1.2 實時控制協(xié)議
13.1.3 RTCP報文格式
13.1.4 RTP轉換器和混合器
13.1.5 實時應用
13.2 IP電話
13.2.1 簡介
13.2.2 IP電話協(xié)議棧
13.2.3 ITU-T建議H.323
13.2.4 會話啟動協(xié)議(SIP)
13.2.5 介質網關控制協(xié)議(MGCP)
13.2.6 介質網關控制器(Megaco)
13.2.7 傳令協(xié)議功能比較
13.2.8 語音編碼和壓縮
第14章 無線應用協(xié)議(WAP)
14.1 WAP環(huán)境
14.2 WAP規(guī)范的關鍵要素
14.2.1 WAP編程模型綜述
14.2.2 WAP網絡配置
14.3 無線標記語言(WML)與WMLScript
14.3.1 WML
14.3.2 WMLScript
14.4 推體系結構
14.4.1 推技術的框架
14.4.2 推代理網關(PPG)
14.4.3 推訪問控制協(xié)議(PAP)
14.4.4 服務指示
14.4.5 推OTA協(xié)議
14.4.6 客戶端基礎結構
14.4.7 安全性
14.5 WAP協(xié)議棧綜述
14.5.1 無線應用環(huán)境(WAE)
14.5.2 無線電話應用
14.5.3 無線會話協(xié)議(WSP)
14.5.4 無線事務協(xié)議(WTP)
14,5.5 無線傳輸層安全(WTLS)
14.5.6 無線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WDP)
14.6 協(xié)議總結
第15章 網絡管理
15.1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和MIB綜述
15.2 管理信息結構和管理信息標識(SMI)
15.3 管理信息庫(MIB)
15.4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SNMP)
15.5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版本2(SNMPv2)
15.5.1 SNMPv2實體
15.5.2 SNMPv2團體
15.5.3 GetBulkRequest
15.5.4 InformRequest
15.6 SNMPv2的MIB
15.7 新的管理模型
15.8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版本3(SNMPv3)
15.9 參考文獻
第16章 實用程序
16.1 遠程打印(LPR和IPD)
16.2 X W1ndow系統(tǒng)
16.2.1 功能概念
16.2.2 協(xié)議
16.3 網絡新聞傳輸協(xié)議(NNTP)
16.4 Finger協(xié)議
16.5 Netstat
第III部分 高級概念和新技術
第17章 IPv6
17.1 IPv6綜述
17.2 IPv6報文頭格式
17.2.1 報文大小
17.2.2 擴展報文頭
17.2.3 IPv6編址
17.2.4 流量類型
17.2.5 流標志
17.3 網際控制消息協(xié)議版本6(ICMPv6)
17.3.1 鄰居發(fā)現(xiàn)
17.3.2 無態(tài)地址自動配置
17.3.3 組播偵聽器發(fā)現(xiàn)
17.4 IPv6中的DNS
17.5 IPv6中的DHCP
17.5.1 DHCPv6與DHCPv4間的不同
17.5.2 DHCPv6消息
17.6 IPv6的移動支持
17.7 Interent遷移--從IPv4遷移到IPv6
17.7.1 雙重IP棧實現(xiàn)--IPv6/IPv4結點
17.7.2 隧道技術
17.7.3 報文頭轉換
17.7.4 互操作性總結
17.8 朝IPv6方向發(fā)展
17.9 參考文獻
第18章 多協(xié)議標志交換(MPLS)
18.1 MPLS概述
18.1.1 傳統(tǒng)的路由模型
18.1.2 MPLS轉發(fā)模型
18.1.3 附帶的好處
18.2 MPLS網絡的組成部分
18.2.1 同等轉發(fā)類(FEC)
18.2.2 標志切換
18.2.3 標志交換路徑(LSP)
18.2.4 標志棧和標志層次
18.2.5 BGP環(huán)境中的MPLS棧
18.3 標志分發(fā)協(xié)議
18.3.1 標志分發(fā)協(xié)議的類型
18.3.2 標志分發(fā)方法
18.4 流合并
18.4.1 在基于幀的環(huán)境中合并
18.4.2 在ATM環(huán)境中合并
18.5 多協(xié)議λ交換
第19章 移動lP
19.1 移動IP概述
19.2 移動IP的操作
19.3 移動代理公告擴展
19.4 移動IP注冊過程
19.5 隧道
19.6 廣播數(shù)據(jù)報
19.7 移動檢測
19.8 ARP的考慮
19.9 移動IP的安全考慮
第20章 TCP/IP與其他協(xié)議的集成
20.1 企業(yè)擴展器
20.2 數(shù)據(jù)鏈路交換
20.2.1 概述
20.2.2 功能描述
20.3 多協(xié)議傳輸網絡(MPIN)
20.3.1 混合多協(xié)議網絡的需求
20.3.2 MPTN體系結構
20.3.3 MPTN方法
20.3.4 MPIN的主要部件
20.4 TCP/IP之上的NetBIOS
第21章 TCP/IP安全
21.1 安全漏洞及其解決方案
21.1.1 破壞安全的常用攻擊手段
21.1.2 網絡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21.1.3 實現(xiàn)安全解決方案
21.1.4 網絡安全策略
21.2 密碼學概述
21.2.1 術語
21.2.2 對稱加密和密鑰算法
21.2.3 不對稱的或公鑰算法
21.2.4 散列函數(shù)
21.2.5 數(shù)字證書和證書權威機構
21.2.6 隨機數(shù)產生器
21.2.7 加密的出口/進口限制
21.3 防火墻
21.3.1 防火墻的概念
21.3.2 防火墻的組成部件
21.3.3 報文過濾路由器
21.3.4 應用級網關
21.3.5 電路級網關
21.3.6 防火墻的類型
21.4 網絡地址轉換(NAT)
21.4.1 NAT的概念
21.4.2 轉換機制
21.4.3 NAT的局限性
21.5 IP安全體系結構(IPsec)
21.5.1 概念
21.5.2 認證報文頭(AH)
21.5.3 封裝安全凈荷(ESP)
21.5.4 結合使用IPsec的兩個協(xié)議
21.5.5 Internet密鑰交換協(xié)議(IKE)
21.6 SOCKS
21.7 安全Shell(1)
21.8 安全套接層(SSL)
21.8.1 SSL概述
21.8.2 SSL協(xié)議
21.9 傳輸層安全(TLS)
21.10 安全的多用途網際郵件擴充協(xié)議
21.11 虛擬專用網絡(VPN)概述
21.12 Kerberos認證和授權系統(tǒng)
21.12.1 假定
21.12.2 命名
21.12.3 Kerberos認證過程
21.12.4 Kerberos數(shù)據(jù)庫管理
21.12.5 Kerberos授權模型
21.12.6 Kerberos版本5增強
21.13 遠程訪問認證協(xié)議
21.14 第二層隧道協(xié)議(L2TP)
21.14.1 術語
21.14.2 協(xié)議概述
21.14.3 L2TP安全問題
21.15 安全電子事務(SET)
21.15.1 SET角色
21.15.2 SET事務
21.15.3 SET證書方案
21.16 參考文獻
第22章 服務質量
22.1 為什么需要QoS
22.2 綜合服務
22.2.1 服務類
22.2.2 資源預約協(xié)議(RSVP)
22.2.3 綜合服務展望
22.3 差分服務
22.3.1 差分服務體系結構
22.3.2 差分服務網絡上的綜合服務
22.3.3 用LDAP配置和管理DS
22.3.4 差分服務與IPSec一起使用
22.4 參考文獻
第23章 可用性、可伸縮性和負載均衡
23.1 可用性
23.2 可伸縮性
23.3 負載均衡
23.4 本章用到的術語
23.4.1 Sysplex
23.4.2 工作負載管理器(WLM)
23.4.3 虛擬IP地址(VIPA)
23.4.4 動態(tài)XCF
23.4.5 sysplex中的動態(tài)IP尋址
23.4.6 DVIPA地址的接管和歸還
23.5 可用解決方案的介紹
23.6 網絡分派器
23.6.1 網絡分派器組件
23.6.2 帶有權值的負載均衡
23.6.3 高可用性
23.6.4 服務器親合力
23.6.5 基于規(guī)則的負載均衡
23.6.6 廣域網絡分派器
23.6.7 ISS和分派器的組合
23.6.8 建議者和常規(guī)的建議者
23.6.9 SNMP支持
23.6.10 共同定位選項
23.6.11 ISP配置
23.6.12 OS/390Parallelsysplex支持
23.7 CiscoLocalDirector
23.7.1 概述
23.7.2 連接和數(shù)據(jù)報
23.8 IBM Sysplex分發(fā)器
23.8.1 Sysplex分發(fā)器的元素
23.8.2 SysPlex分發(fā)器初始化和接管/歸還
23.8.3 Sysplex分發(fā)器負載均衡規(guī)則
23.8.4 處理連接請求
23.8.5 連接建立后的數(shù)據(jù)路徑
23.8.6 接管/歸還
23.8.7 獲得可用性、可伸縮性和負載均衡
23.9 Cisco多節(jié)點負載均衡(MNLB)
23.g.1 多節(jié)點負載均衡功能的概述
23.9.2 連接建立和隨后的數(shù)據(jù)流
23.9.3 重新建立客戶-服務器連接
23.9.4 獲得可用性、可伸縮性和負載均衡
23.10 IBM Sysplex分發(fā)器和Cisco MNLB
23.10.1 這意味什么
23.10.2 IBM Sysplex分發(fā)器與服務管理器的概述
23.10.3 Cisco轉發(fā)代理:概述和功能
23.10.4 Cisco工作負載代理
23.10.5 連接建立過程
23.10.6 堆棧、服務器或LPAR失效
23.10.7 Sysplex分發(fā)器的失效
23.10.8 路由報文
23.10.9 MNLB組件的其他任務
23.11 OS/390DNS/WLM
23.11.1 sysplex環(huán)境中的DNS
23.11.2 DNS/WLM與遠程名稱服務器
23.12 虛擬路由器冗余協(xié)議(VRBP)
23.12.1 介紹
23.12.2 VRRP定義
23.12.3 VRRP概述
23.12.4 配置示例
23.12.5 VRRP報文格式
23.13 循環(huán)DNS法
23.14 負載均衡的另一種解決方案
23.14.1 網絡地址轉換
23.14.2 封裝
附錄A 實現(xiàn)平臺
A.1 IBM Communications ServerforOS/390V2R10
A.1.1 所支持的連接協(xié)議和設備
A.1.2 支持的路由應用程序
A.1.3 Enterprise Extender
A.1.4 虛擬IP地址(VIPA)
A.1.5 Sysplex分發(fā)器
A.1.6 服務質量(QoS)
A.2 IBMOS/400V5R1
A.2.1 GUI配置支持
A.2.2 IBM@server iSeries的TCP/IP連接實用程序
A.2.3 動態(tài)IP路由(RIP和MP2)
A.2.4 高級功能
A.2.5 代理地址解析協(xié)議(ProxyARP)
A.2.6 點到點協(xié)議(PPP)
A.2.7 安全特性
A.2.8 虛擬IP地址(VIPA)
A.2.9 應用編程接口(APl)
A.2.10 支持的應用程序
A.3 Linux
A.4 網絡計算機
附錄B 特別聲明
附錄C 有關的發(fā)行物
C.1 IBMRedbooks
C.2 IBMRedbooks收集
C.3 其他資源
C.4 參考的Web站點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