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合格的資料集,既要有宏觀上的“歷史性”的構架,又要有微觀上的“方法論”的啟蒙,即應該做到點與面的有機結合。正是基于以上的考慮,我們在編選本書前就制定了如下標準:一、編輯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給中國的中日比較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者提供必要的參考資料,節(jié)省他們查找檢索的時間。使用者可視具體教學與科研情況,將其當作研究生教學的參考教材以及其他方面的參考文獻。二、本書的所選論文,盡量照顧到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但內容大體相同的文章,則只選其中有代表性的著作。三、本書所選論文,按文學史的碩序編排,同一類論文按發(fā)表的先后順序排列。四、本書選錄的文章,除改正一些明顯的錯別字、異體字和誤植的標點符號,其他均保持原作風各不動。五、本書附錄盡可以詳細的“文獻目錄要覽”,目的在于使參考者能夠得到一種“中日比較文學史”的直感,并希望對各級畢業(yè)論文的寫作有所“向導”。六、本書附錄“回顧與展望”,目的在于在總結二十世紀中日比較文學研究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