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今天的社會主義管理不能照搬產生于封建社會的治蜀思想,但是,只要我們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去觀察,就會發(fā)現,不論處于哪個時代、哪種社會形態(tài)下,在治理社會、管理國家方面總是存在某些可以通用的東西,總是有一些共同的規(guī)律可以遵循。所謂繼承,正是在這些基礎上的繼承;所謂借鑒,正是在這種意義上的借鑒。眾所周知,日本、韓國、新加坡等東亞、東南亞國家和我國香港地區(qū)把《三國志》、《孫子兵法》應用于政治、軍事領域和企業(yè)管理,使中國古老的治國 想有力地推動著其他現代化車輪的前進……這個事實說明:有些看起來似乎古老而陳舊的東西,在今天仍然不失鮮活的生命力。 既然古代治蜀思想和實踐對今天有重要的借鑒作用,那么,從浩如煙海的中國古代典籍中將他們梳理出來,經過去粗取精,編撰為《治蜀史鑒》,應該是一件有意義的工作。這不僅可以為從事領導工作的各級干部提供管理方面的借鑒,而且也可讓廣大群眾了解巴蜀歷史與文化,為今天西部四川的開發(fā)和發(fā)展起到參謀作用。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集中了一大批文史學家,他們熟悉巴蜀歷史和古代典籍,同時又處于西部大開發(fā)的理論研究前沿,在中共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黨組的領導下,以科學的態(tài)度和腳踏實地的精神,焚膏繼晷,孜孜砣砣,經過一年半的努力,終于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立50周年之際,完成本書的編撰并刊 梓。至于其實際效果如何,則留待讀者去品味、留待歷史去檢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