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縣長順坡磚室墓石棺位于四川省南溪縣城郊鄉(xiāng)長順坡,共2座墓,均已殘。1985年發(fā)現,墓為磚室墓,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墓室呈長方形,長約3、寬2米,用花紋磚砌筑?;y磚一側的紋飾有五銖錢紋、柿蒂紋、葉脈紋、云氣紋、斜形紋、菱形紋以及“市”、“八十”等12種文字圖案。墓葬的年代約為東漢晚期。每墓各有2具畫像石棺,按其排列編號為1-4號石棺?,F分別藏于宜賓市博物館和南溪縣文化館。筆者于1994年在宜賓市博物館和南溪文化館的協助下對這4具棺進行了考察測繪。1號石棺棺身長2.03、寬0.61-0.68、高0.61-0.67米。棺蓋為弧形頂,長2.2、寬0.63-0.68、最高0.23米。棺蓋頂:柿蒂紋雙魚圖(圖七六),正中刻變形柿蒂紋,兩端各刻一魚。棺身前端:天門(雙闕)圖(圖七七),為單檐獨立雙闕式天門,門間有星宿,門上方有倒置山形紋、圓璧圖案,均象征此闕為天門之闕。棺身后端:鳳鳥圖(圖七八),刻一風鳥。棺身左側:白虎圖(圖七九),用邊欄分為4部分,中間刻一帶翼白虎,左邊為菱形帶穿璧紋,右邊為變形柿蒂紋,上方為菱形連璧紋和倒置山形紋。棺身右側:鳥魚龜圖(圖八O),從左至右刻3只翔舞其間的大鳥,似為風鳥,在左上方還有一只小鳥,似燕。中部左側兩對舞的大鳥之間有一魚一龜。在鳥、魚、龜之間有繁星簇擁,如同天上。在邊欄上方有倒置的山形紋和繁星。棺身2.04、寬0.72米。棺蓋為弧形頂,長度基本同于棺身,最寬處0.74、最高0.21米。畫像為淺浮雕。棺蓋后端:刻一圓形圖案(圖一一三)。棺身前端:也刻一圓形圖案(圖一一四)。棺身右側:青龍圖(圖一一五),略殘,有翼,前爪抓住綬帶。棺身左側:白虎圖(圖一一六),有翼。瀘州市大驛壩1號墓石棺1982年出土于四川省瀘州市大驛壩1號墓中,墓葬情況不詳。該墓出土有少量隨葬晶,如陶罐、盒等。該棺現陳列于瀘州市博物館內,編號為6號石棺。1994年筆者在瀘州市博物館的協助下對該棺進行了考察測繪。棺身長1.98、寬0.61、高0.64米。棺蓋為弧形頂,長約2、寬0.64、高約0.2米。畫像為淺浮雕局部加陰線刻,此棺的年代約為東漢時期。棺蓋頂:柿蒂紋圖(圖一一七),兩邊有繩索紋。棺身前端:天門(雙闕)圖(圖一一八),為單檐獨立雙闕式天門。棺身后端:女媧圖(圖一一九),人首蛇身,左手持圓輪,輪內有一圖案,右手持一物。女媧面部清秀,戴冠而發(fā)高髻。棺身左側:鼎與道士圖(圖一二O)。圖左邊為一大鼎,附耳蹄足,圓身,上飾云氣紋,右邊為一持節(jié)道士(方士),道士頭后有背光,似受佛教藝術影響。此圖應為表現煉丹以求升仙的內容。棺身右側:仙人天祿與持丹人物圖(圖一二一),左邊刻一天祿,亦稱天鹿,為可載人升仙的神獸。右邊刻一人站立,著長袍,右手持一圓形物,當為鼎中所煉仙丹(不死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