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精華,涵蓋在儒釋道三教中。儒教對于現(xiàn)世那肯定積極的態(tài)度及其與自然和諧并存的主張,道教的淡泊超逸及對現(xiàn)世快樂的執(zhí)著追求,佛教的隨順自然及其慈悲和平的教義,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中國人的血和肉,造就了中國文化的靈活性與適應性,無論是飲食文化、茶文化,還是民俗文化均體現(xiàn)了這一點。茶館是飲食體系的一部分,是茶文化的載體,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體現(xiàn),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是由這些共同鑄就而成的;同時,茶館又反作用于這三者,構成一個互動的、共進的過程。 茶館,是供人們休憩、娛樂、消情遣興的場所。儒教的和合、道教的世俗、佛教的慈悲,使得以和為貴的中國人,將代表東方人情調的茶館,塑造出迥異于西方人咖啡館的氛圍。悠閑、舒適、輕松、祥和,是中國茶館特有的環(huán)境氣氛,使身處其中的人總在一種自由、親善、清靜、無為的心態(tài)之中,體味于塵世煩囂中難以體味到的人性美與人情美,體會其間的幽雅或熱鬧,享受其中的世俗之樂,聽那千奇百怪的事,看那形形色色的人,品味其間彌漫的茶韻、文韻、音韻、情韻和世韻。 茶館是時代的折射和濃縮,唐人的豪放,宋人的精細,明人的雅致,清人的閑散,都定格在了中國象形文字的無聲畫面中,當然還包括那個時代的世風民情。從古代的茶館到而今的茶藝館,現(xiàn)代人如何在其中展現(xiàn)自己的風情,如何接上這段畫面,如何延續(xù)這段歷史,如何裝扮這個小社會,則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