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樸是其又一特征。其實平和與拙樸是不可分的,但從評品的角度講,拙樸較多地表現為形式,平和傾向于內質。藝術之演進無不由拙樸而華貴。以篆刻論,周秦時期是以拙樸為旨的階段。拙者與巧為對立,樸者以華為對立。然而對立非絕對,就中寓轉化。十拙而無一巧,往往是呆而非拙;十樸而無一華,往往是笨而非樸。拙巧、樸華的有效轉化,正是辯證法在藝術中的正確運用,更是智者以其藝心和悟性作出的成功演繹。兆基兄的印作,就具有拙中寓巧,樸中顯華的妙諦。誠然,恰如天上古來就沒有兩片一姿一式的云,拙樸作為一格,依舊是百花齊放的一座花園,兆基兄的拙樸當是以平和為基調的新葩。在時尚華靡和炒作的氛圍中,心思不隨風向轉,而執(zhí)意地去追求平和拙樸的作風,是一種逆潮流的大勇作為,是一條加倍艱辛的征途,它是發(fā)自藝術家對自身品格的定位,也是基于對自我力量的信心,更是對這門藝術負責任的表現。更個性、本質地講,這又是其天生的稟性所確定的。筆者與兆基兄相交多年,其為人磊落,恬淡,隨和,才人多藝而不賣弄,不矯情,不燥動。我想凡此種種,使其能超然、獨立、快樂地堅守和發(fā)展他那自我塑造的一片神圣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