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惟危,文心惟微,大千世界無不畢現于文章歌詩中。古來不乏妙于聲韻音,情動于中而形于言,所謂不平則鳴也。因山川激蕩,風云摩戛,發(fā)為歌詩文章,往往能驚天地,泣鬼神。然穿越時空,流播至今者有幾?老少咸宜,雅俗共賞,字字璣珠,眾口一聲者更有幾?不過詩一百、詞一百、曲一百、文一百而已。古人又云“丹青吟詠,妙處相資”,則詩畫同出一揆,由來已久。古之詩畫,難求其侔;當今丹青,不乏高手,遂邀海內名家走筆敷彩,傳移模寫,含不盡之意于言外,狀難寫之景于目前。另請專家學者撰文導讀,可謂闡幽發(fā)微,觸處生春。編者又標注音讀,圈點名句,于讀者不為無補。如此詩畫匹配,相映成輝,一編在手,足可嘗鼎一臠,見我中華優(yōu)秀文化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