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著手編輯“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書庫”,本意在于通過個人選集的組合方式,顯示接連幾代知識分子的基本風貌,勾勒出本世紀人文思想發(fā)展的大致輪廓。這是初步的素描,尚談不上嚴整的巨幅壁畫。前人有“萬有文庫”,萬物皆備于我,可謂懿歟盛哉;但以我們的能力和條件,大抵只好擇取一組組斷面了。自然,不求完備也未嘗不可以算是一種選擇。外國近代思想的譯介,已經有一個世紀以上的歷史了,可是,多少經典性作家,至今沒有他們的譯本,甚至連名字也鮮為人知。對于一個文化大國來說,這是很不相稱的。龐德說,偉大的文學世紀必然是翻譯世紀。廣而言之,文化也一樣。有鑒于此,當我們做著世紀性的文化總結時,就決意把國內的部分割讓出去了。剩下的工作,也就是手頭要做的工作,用魯迅的話來說,還是叫“盜天火”罷。作為這樣一套大型叢書,本當不限于文化積累的;最根本的目的,仍在于現代文化的重建。當此全球信息一體化的時代,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必然以世界文化為背景;我們唯有汲取異質性的思想觀念,文化知識,人文素養(yǎng),才能從一個先天的傳統(tǒng)的體系內部,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保存、發(fā)展和完善我們自己的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