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儒家文明論壇(第七期)
02《道德經(jīng)》正音誦讀
03春秋闕疑(全二冊)
04西方科學與晚清維新儒學的…
05論語譯注別裁新解全集
06月令采奇(外六種)
07三字經(jīng)·百家姓·…
08春秋:裂隙中的面孔
09周易象數(shù)學史(全三冊)
10儀禮注
暫缺作者
2018年9月25日,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印發(fā)《中華經(jīng)典誦讀工程實施方案》(教…
可購
姜國鈞
《禮記選講/經(jīng)典詮釋叢書》是中國文化經(jīng)典《禮記》中《大學》《中庸》《學記…
鄭吉雄 著
本書視野開闊,不同于傳統(tǒng)易學的研究方法,是在現(xiàn)代學術框架和條件下對周易進…
《儒藏(精華編86 經(jīng)部春秋類公羊傳之屬)》為《公羊義疏》,經(jīng)部春秋類公羊…
《儒藏(精華編87 經(jīng)部春秋類公羊傳之屬)》為《公羊義疏》,經(jīng)部春秋類公羊…
《儒藏(精華編88經(jīng)部春秋類公羊傳之屬)》為《公羊義疏》,經(jīng)部春秋類公羊傳…
唐文治
《十三經(jīng)提綱/清末民初文獻叢刊》是唐文治為大型叢書《十三經(jīng)讀本》所作的提…
田雪松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詩經(jīng)選 楷行對照)》內容精選《詩經(jīng)》名篇,多為全篇。…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是我國古代志人筆記的代表作,全書共36篇1130則,主要記載了東漢…
于立文 編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jīng)典之作。南宋朱熹將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為“…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
暫缺簡介...
徐其懷
《童子易說》從《周易》出發(fā),引經(jīng)史互證,以易經(jīng)說周史,以周史解易經(jīng)?!锻?/p>
陳明星
詩經(jīng)》是我國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 本…
蔣伯潛
《十三經(jīng)概論/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叢書》是一部介紹論述我國古代十三部儒家經(jīng)典的入…
劉蒼勁 編,鄧啟銅,諸華 注
《周禮》是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之一。世傳為周公旦所著,但實際上可能是戰(zhàn)國時期…
齊魯書社
武英殿修書處是清朝的中央刻書機構,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設立,后隨清…
(西漢)戴圣
《禮記》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
(清)鄭板橋 著,(明)釋智旭 注
作為中國人蕞熟悉的經(jīng)典,《論語》的版本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論語》和《詩經(jīng)》《…
陳開先 譯
《論語》**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fā)源于此?!墩撜Z》一書比較忠實地記…
李楠 著
國學經(jīng)典,精心設計、精致美觀,燙金工藝皮面精裝;裝幀精致結實耐用,鎖線精…
謝昭然 書寫
《論語精選/墨風練字王》精選流傳廣泛的經(jīng)典論語篇章,并配以圖片和譯文,邊…
趙彥春
《詩經(jīng)》是西方通過翻譯所了解的很早的中國經(jīng)典之一,收錄了距今約2500年的中…
(明)王陽明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伯安)…
劉彬
《易經(jīng)》一書,晦澀艱深,雖注解不少,但仍難以卒讀。為使讀者較容易閱讀,更…
吳遠琴
本書系《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的合編本,為中國古代蒙學讀…
金聲宇 注
武芳
《大學》《中庸》是《禮記》中的兩篇,與《論語》《孟子》一起被稱為《四書》…
馬學永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
陳戍國
李學勤先生曾言:“整個中國學術的核心都是經(jīng)學?!睂Α端臅褰?jīng)》的閱讀與理…
董妘橦 著
《這部《寶貝,一起唱〈詩經(jīng)〉》(第一輯)雅音吟唱讀本,從《詩經(jīng)》中選出三…
[清] 永瑢 等撰,[清] 紀昀 等纂
《四庫全書》是清乾隆年間纂修的一部叢書,收書三千四百余種。為了纂修四庫全…
《詩經(jīng)》是我國Z早的詩歌總集,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唯1一部詩歌總集。全書分為風…
《周易》包括《經(jīng)》《傳》兩個部分。《經(jīng)》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卦辭、爻辭?!丁?/p>
《春秋左傳》以《春秋》為綱,但記事的范圍之廣,敘述內容和具體詳贍,則遠遠…
《尚書》記載了自上古堯舜時期直至西周初年的古史資料,是我國Z早的1部歷史文…
南宋朱熹取《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文章單獨成書,與記錄孔子及其弟…
《禮記》,又稱《小戴禮記》,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系西漢戴圣…
蒙文通 著
《經(jīng)學抉原 經(jīng)學導言》收錄蒙文通先生經(jīng)學著作兩種及單篇文章、論學書札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