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名家墨跡精粹》叢書是掇取國內外博物館、私人藏家所收藏的書法墨寶匯集出版,以展現中國書法之博大精深。全套叢書分批出版,供廣大書法愛好者欣賞與借鑒。黃庭堅(1045~1105), 中國北宋書法家、文學家。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分寧(今江西省修水縣)人。治平三年(1066)進士,歷官集賢校理、著作郎、秘書丞、涪州別駕、吏部員外郎。曾與秦觀、張耒、晁補之游蘇軾之門,號稱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又工文章,擅長詩歌,為江西詩派之宗。著有《山谷集》。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fā)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jié)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后人所謂宋代書法尚意,就是針對他們在運筆、結構等方面更變古法,追求書法的意境、情趣而言的。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等被稱為宋四家。 黃庭堅對書法藝術發(fā)表了一些重要的見解,大都散見于《山谷集》中。他反對食古不化,強調從精神上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強調個性創(chuàng)造;注重心靈、氣質對書法創(chuàng)作的影響;在風格上,反對工巧,強調生拙。這些思想,都可以與他的創(chuàng)作相印證。 流傳黃庭堅的書法,小字行書以《嬰香方》、《王長者墓志稿》、《瀘南詩老史翊正墓志稿》等為代表,書法圓轉流暢,沉靜典雅。大字行書有《黃州寒食詩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風閣詩》等,都是筆畫遒勁郁拔,而神閑意□,表現出黃書的特色。草書有《李白憶舊游詩卷》、《諸上座帖》等,結字雄放瑰奇,筆勢飄動雋逸,在繼承懷素一派草書中,表現出黃書的獨特面貌。此外黃庭堅的書法還有《伯夷叔齊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詩》、《龍王廟記》、《題中興頌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