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基本概念和術語
1.1 文件
1.2 進程
1.3 系統(tǒng)調用和庫函數
第2章 文件
2.1 UNIX文件訪問原語
2.2 標準輸入、標準輸出和標準錯誤
2.3 標準I/O庫
2.4 errno變量和系統(tǒng)調用
第3章 文件與上下文環(huán)境
3.1 多用戶環(huán)境下的文件
3.2 多名字文件
3.3 使用stat和fstat獲得文件信息
第4章 目錄、文件系統(tǒng)和特殊文件
4.1 簡介
4.2 從用戶角度來看目錄
4.3 目錄的實現
4.4 對目錄編程
4.5 UNIX文件系統(tǒng)
4.6 UNIX設備文件
第5章 進程
5.1 進程概念的回顧
5.2 創(chuàng)建進程
5.3 使用exec運行新程序
5.4 將exec和fork一起使用
5.5 繼承的數據與文件描述符
5.6 使用exit系統(tǒng)調用終止進程
5.7 同步進程
5.8 僵進程與提前退出
5.9 smallsh:一個命令處理器
5.10 進程的屬性
第6章 信號和信號處理
6.1 簡介
6.2 信號處理
6.3 信號阻塞
6.4 發(fā)送信號
第7章 使用管道進行進程間通信
7.1 管道
7.2 FIFO或命名管道
第8章 高級進程間通信
8.1 簡介
8.2 紀錄鎖
8.3 高級IPC機制
第9章 終端
9.1 簡介
9.2 UNIX終端
9.3 從程序的角度看
9.4 偽終端
9.5 終端處理例子:tscript
第10章 套接字
10.1 簡介
10.2 連接類型
10.3 尋址
10.4 套接字接口
10.5 面向連接的編程模型
10.6 面向無連接的編程模型
10.7 兩種模型間的區(qū)別
第11章 標準I/O庫
11.1 簡介
11.2 FILE結構
11.3 打開和關閉文件流:fopen和 fclose
11.4 單字符I/O:getc和putc
11.5 將字符放回文件流:ungetc
11.6 標準輸入、標準輸出和標準錯誤
11.7 標準I/O狀態(tài)例程
11.8 行輸入和輸出
11.9 二進制輸入和輸出:fread和fwrite
11.10 隨機文件訪問:fseek,rewind和ftell
11.11 格式化輸出:printf族
11.12 格式化輸入:scanf族
11.13 使用標準I/O庫運行程序
11.14 各種調用
第12章 其他系統(tǒng)調用和庫函數
12.1 簡介
12.2 動態(tài)內存管理
12.3 內存映射I/O和內存操作
12.4 時間
12.5 字符率和字符處理
12.6 其他工具
附錄A errno錯誤代碼和相關信息
附錄B 主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