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集中探討原始儒家倫理的道德形上學基礎,進抵原始儒家倫理精神與現代性問題的相與之道。顯然,這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和志向遠大的學術研完。作者嘗試重釋原始儒家倫理精神以實現其價值的現代轉型 的另一種新的可能性,即:越過古今中西相互舉比、或“體”或“用”的兩分限穿越不同語境、語系、語義、甚至不同語法結構的限制, 在原始儒家倫理重釋與現代性問題反省之間建立某種直接會通、相互批 評、相互對話的學理機制。::萬俊人教授一篇博士論文這么上下古今、縱橫中西,是不多見的。但唐文明最終將這篇丈字做得有聲有色、內容充實,不乏閃光之處。此書給人的最強印象就是作者央在原始儒家與現代性這兩個互斥的極端之間的緊張與焦慮,所以,雖然其中也有不少對古代和當代文獻的詮釋,但還是能顯示出作者自己的思想個性。我比較欣賞的是他不拘泥于研究儒學的現有框架,自覺地去做中西思想的比較。 :: 張祥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