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方論》(以下簡稱《金匱》)是東漢醫(yī)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中的雜病部分,是一部論治雜病的專著,與《傷寒論》相伯仲,千余年流傳已成為中醫(yī)學論治雜病之祖典。是書22篇(“雜療方”、“禽獸魚蟲禁忌并治”、“果實萊谷禁忌并治”除外),每篇合數證于其中,載方205首。清代醫(yī)家陳修園(1753?1826年)為方便后學,繼《長沙方歌括》之后,編寫了《金匱方歌括》。用詩歌形式將《金匱》諸方的方劑主治、藥物分量和煮服方法等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讀之上口,便于記誦。近200年來,對仲景方的教學、臨證、學習、記誦功莫大焉。惜其年代久遠,文言阻隔,今人對七言絕句的格律了解甚少,因而初學者難以理解記誦。為此,我們本著弘揚仲景學術,應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之約,以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資深教授為主,對此歌訣予以點校、注釋、整理和研究,從而編寫是書?!督饏T方歌括》署名陳修園著,實乃陳氏在編著《金匱要略淺注》之后,命其子陳靈石援《長沙方歌括》例而作《金匱方歌括》。修園見而樂之,遂改正命繕,附于《金匱淺注》之后。故此書可謂是《長沙方歌括》的姊妹篇。是書將張仲景《金匱要略》諸方組成、功能主治、藥物劑量及煎服方法等主要內容,用歌訣形式編寫出來,重點突出,簡明扼要,拜闡發(fā)了有矣辨證論治的要旨,頗為實用。但因韻律所限,且年代久遠。雖易誦易記,而文字過簡。讀之難以深悟。為方便現(xiàn)代讀吝學習、掌握和應用經方,我們編寫出版了《金匱方歌括白話解》一書。本書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易學易懂,實用性強。既能了解《金匱要略》原方的面貌,又可掌握經方的現(xiàn)代用量用法及適應證;既可學到歷代名醫(yī)應用經方的經驗。又可掌握經方現(xiàn)代應用范圍和科研成果。本書可供中醫(yī)及廣大中醫(yī)愛好吝學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