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本末體史書的創(chuàng)建。紀事本末作為史書的一種體裁,始創(chuàng)于南宋袁樞編纂的《通鑒紀事本末》。在此以前,史書已有編年、紀傳、典志(政書)三種體裁——即編年體有《春秋》、《左傳》等;紀傳體有《史記》、《漢書》等;典志體有《通典》等,以這三種體裁記錄了中國歷史事實。編年體史書的長處,在于按年代編纂史事,體現(xiàn)了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其缺點是一事常常隔開若干年后再接續(xù)敘述,記事前后割裂,即“或一事而遠隔數卷,首尾難稽”,對于了解歷史事件的完整性很不方便。紀傳體史書以人物為中心,能兼顧時間、事類,實為一種綜合性的史書體裁;其缺點是各部分之間相互重復或脫節(jié),即“一事而復見數篇,賓主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