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聚合物共混改性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80年代以前,無論是理論研究方面還是共混改性品種的開發(fā)方面都很欠缺,甚至在高等學校有關專業(yè)教材上均未有其一席之地,廣大工程界對聚合物共混幾乎是完全陌生的。為了促進國內在此領域發(fā)展,我們在70年代末著手,1981年完成了《聚合成物共混改性原理及工藝》一書的編著,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該書1984年出版問世以來,受到國內高分子學術界、教育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關注和鼓勵,并榮幸地被廣泛選作高等學校有關專業(yè)研究業(yè)研究生、本科生的選修界課教材或主要參考書,塑料工程界則以該書為基礎舉辦各種層次的專題學習班和講座。十余年過去了,國內外在聚合物共混科學與工程實際領域均有了長足的進步,“共混”成為高分子材料科學和工程的“熱點”。如果說,凡與高分子學科有關的研究單位、高(中)等專業(yè)院校有生產企業(yè)已經沒有任務單位不涉足“共混”,恐怕一點不為夸張。正是如此,為了反映國內外有關聚合物共混理論研究和生產實際的最新成就,我們在去年開始著手對《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及工藝》一書進行增補和修改,并改名為“聚合物共混改性”。該書雖保持了“原書”的結構框架,但內容上有了巨大的變化。有關聚合物混改性的國內外科技文獻浩如煙海,涉及范圍廣,內容極為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