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我是一個高中女生。性情內向,不擅交際,但我時常感到寂寞。看到同學們都玩玩鬧鬧,而我卻只能在一旁做個局外的觀眾。我們是男女合校,別人都有男同學一起說笑,卻沒有一個男同學來找我。請問,我是否也該學一學她們?我實在太安靜、太拘謹了!你說是嗎?***假如你覺得生活缺少情趣,需要朋友,你當然不妨試著略微改變一下你的拘謹,這樣你可以由活動中得到健康的身體,和愉快的心情。但是,你也一定知道,想改變自己的個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往往你學別人沒學成,把自己原來的優(yōu)點也沒有了。因此,你要慢慢的來,先試著和能玩能鬧的同學多在一起,看你是否習慣這種生活方式,采取她們開朗的好處,來改變你拘謹?shù)娜秉c。但你千萬不要只粗心的學來別人玩鬧的皮毛,就用這種態(tài)度去和男同學交往,這會使男同學覺得你輕浮。交朋友,不論是對同性或異性,使他們喜歡接近你的秘訣,并不是表面上的嘻嘻哈哈,而是你良好的品性,和親切安詳?shù)膽B(tài)度。你要做到的是安靜而不冷淡,親切但不輕浮,關心別人,但不降低自己的身份。一個不容易交到朋友的人,關鍵并不在她喜歡不喜歡玩鬧,而在她的態(tài)度是否拒人于千里之外。文靜的人如果給人和藹可親的印象,朋友們還是樂意和她交往的。所以,我認為,假如你羨慕同學的玩鬧,只是因為想多交幾個朋友,那就大可不必去學她們。你要用你自己的品德和個性,來吸引真正屬于你的朋友。朋友并不要多,而要的是性情相投。我常常發(fā)現(xiàn),喜歡玩鬧的人朋友雖多,但大多數(shù)都是泛泛之交,彼此沒有什么真正深厚的感情。當然,這并非說她們所交的朋友都不好,而是說,那是另外一類的朋友。安靜內向的人,雖然不適于在熱鬧的場合交眾多的朋友,可是,當有了和她性情接近的人的時候,這少數(shù)的人,可以和她靜靜的深談,可以慢慢的了解,而成為友誼很深厚的朋友。而且,這樣得來的朋友,比較沒有危險性,因為在交往之前,你們已經在性格上經過了一番慎重的選擇,等到彼此認為可以合得來,而開始來往的時候,已經互相知道得很深了。這樣就不致于交到品類不齊、分于復雜的朋友。希望你多考慮一下我的話。朋友不是勉強求來的,而是互相吸弓而來的。而吸引朋友最大的力量,就是你們之間相投的個性,因此,多向好的方面發(fā)揮我們的個性.是吸引朋友的最好辦法。對性格內向的人們來說,交到性情相投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時,不是東跑西跑、跳舞、看電影。而是安安靜靜地坐在客廳里聊天、或一同在風景優(yōu)美的山間散步。這時你們所談的話??赡芊炊饶切┢匠O矚g玩鬧的人們更多,更有意義。而假如你勉強改變你安靜內向的性格,去和喜歡玩鬧的人在一起的話,你會覺得不自然.并且并不快樂。因此,你假如羨慕她們,你不妨學一學他們樂觀開朗的長處,卻不要希望自己能變得和她們一樣。本書前言編者的話1988年深圳海天出版社首次向大陸讀者推介羅蘭和她的作品,其后陸續(xù)出版了《羅蘭小語》、《羅蘭散文》以及書信體文集和論文集,獲得極大反響,在大陸迅即形成“羅蘭熱”。羅蘭的作品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含蓄、雋永;洋溢著中國式的哲思,睿智、通達;體現(xiàn)著作家對現(xiàn)代社會的深層思考,深刻、清醒。她的作品給打開國門的中國人以前導性的指引,無論是紛繁的人際交往,還是在商業(yè)大潮中涌動,均使你體味到一種喧囂和炎熱中的清涼。目前,羅蘭已成為大陸讀者最喜愛的臺灣作家之一。羅蘭女士原名勒佩芬,祖籍河北省寧河縣,出生于中國傳統(tǒng)的書香之家。其祖父志在金石文物,父親則諳熟舊體詩詞,又長于國樂樂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給了少年時代的羅蘭濃厚的文學、藝術的熏陶。小學畢業(yè)后,她考入天津的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因見父親背負家中7個子女生活的重荷,身為長女的她,在前期師范(初師)畢業(yè)時,即選擇了“就業(yè)”,進入后師讀書,放棄了讀大學的路。后師畢業(yè)后,19歲的羅蘭即到一個鄉(xiāng)下小學去教書。由于地處偏僻,日軍的鐵蹄未曾到過,倒也比較安靜。在這段時間里,除了教書,她遍讀了《古文觀止》、唐詩宋詞、《花月痕》、《紅樓夢》等古籍,甚至連《辭源》都當作小說細細讀。同時,她在與鄉(xiāng)下淳樸、善良、憨厚的農民和孩子們交往中,了解民俗禮儀,增廣見聞,獲益頗多。這一切,為她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了極好的基礎。羅蘭幼年深受長于國樂樂器的父親的影響,學過鋼琴,有較好的音樂基礎,17歲時得到天津女師學院名師指導。教書期間,組織過音樂團體,經常帶領合唱團到廣播電臺廣播。這種學與用的結合,使她的音樂修養(yǎng)達到相當高的水準。1948年,羅蘭只身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在一家廣播電臺主持音樂節(jié)目。羅蘭喜愛這項新的工作,她往往一面播放音樂,一面就人生的各種問題,向聽眾特別是年輕的聽眾進行啟發(fā)和導引,同時根據(jù)聽眾的來信,釋疑、解惑。由于工作的需要,她的音樂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每天上班,在進入播音室之前,她都是先在心中擬定一個話題,然后選擇適合這個話題的音樂。音樂的選材,或輕松歡快,或激昂奮進,或莊嚴肅穆,或柔情幽思,抑或是凄絕哀怨,都是依據(jù)當時要談的話題中心而設置的。每一段音樂的選配都體現(xiàn)了她極高的音樂素養(yǎng)。當聽眾沉浸在音樂的欣賞之中時,她便開始那一二千字的談話了。她談理想、談生活、談抱負、談道德、談修養(yǎng)、談友誼、談愛情等等,那富含哲理性和啟迪性的談話,像優(yōu)美的樂音一樣深入到聽眾的心腑中。就這樣,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耕耘和勞作,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在聽眾的紛紛寫信要求下,1963年她將每天播放的內容,經過篩選整理,結集成冊,出版了《羅蘭小語》第一輯,以后一發(fā)而不可收,又連續(xù)出版了四輯。圖書面市后,深受讀者喜愛,或研讀、或收藏、或饋贈親友,當時即有人頌稱《羅蘭小語》是青年人心中的一部“福音”。羅蘭的創(chuàng)作是十分勤奮的。從1963年出版《羅蘭小語》第一輯到現(xiàn)在,已有近30部作品面市,除《羅蘭小語》5集外,還有《羅蘭散文》7集,長、短篇小說多集,以及書信體文集、詩歌劇、論文集、自傳等等。其中《羅蘭散文》第一輯和第二輯獲臺灣中山文藝大獎,這是讀者和社會對她多年辛勤勞作的獎勵和肯定。多年來,讀者始終對羅蘭的作品喜愛有加,繼《羅蘭小語》(全編珍藏本)出版后,我們又編輯了《羅蘭信箱》(全編珍藏本),以后還將陸續(xù)推出散文、隨筆等其他作品,以滿足讀者欣賞、收藏和饋贈親友的需求,《羅蘭信箱》一書,匯集了她在臺灣做節(jié)目主持人時,對聽眾、讀者的來信、提問的各種解答。這些來信和提問涉及到人生、社會的方方面面,羅蘭盡其所知、所能,盡量給聽眾和讀者滿意的答復,幫助他們排解在生活中的種種疑惑和困難。如今讀來,字字璣珠,仍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既幫你了解人生世相,又直接或間接地幫你解決類似或相通的疑難,尤似一本人生的教科書。愿您喜愛我們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