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力求全面、準確、翔實地介紹威海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狀況,實事求是地反映威海作為全國城市綜合實力五十強這一基本史實。威海市,古為東方嵎夷之地,夏、商屬青州,周代為萊子國地。春秋戰(zhàn)國為齊國屬地。秦代屬齊郡砢縣。兩漢屬青州東萊郡,三國改屬青州長廣郡。西晉至隋代,屢有變遷,歷屬東萊國牟平縣和青州長廣郡昌陽縣、東牟郡東牟縣、光州東牟郡觀陽縣和牟平縣等。唐代先后屬登州、萊州、蓬萊。五代、宋代沿襲唐制。金元改屬寧海州。明屬萊州府寧海州、登州府寧海州。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設威海衛(wèi)、成山衛(wèi)、靖海衛(wèi),3衛(wèi)隸屬山東都司。清初,屬登萊青道登州府寧海州。雍正三年(1725年),3衛(wèi)改屬登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成山衛(wèi)為榮成縣。1898年,威海衛(wèi)被英國強行租占。1930年10月,中國收回威海衛(wèi)。1934年后,歷屬魯東區(qū)、第七行政區(qū)、魯東行轅。1940年榮成、文登解放,屬山東省膠東行政區(qū)。1941年,屬東海專區(qū)。1945年8月,設威海衛(wèi)市(地專級),直屬膠東行政區(qū)、1948年,改為縣級市,屬東海專區(qū)。1950年至1982年歷屬文登專區(qū)、萊陽專區(qū)、煙臺專區(qū)、煙臺地區(qū)。1983年威海市(今環(huán)翠區(qū))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臺市管轄。1987年,威海市升為地級市,設立環(huán)翠區(qū);煙臺市的榮成、文登、乳山三縣歸威海市管轄。1998年,轄環(huán)翠區(qū)、榮成市、文登市、乳山市及威?;鹁娓呒夹g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和威海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兩個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為市政府派出機構)。有72個鎮(zhèn)、7個街道辦事處、2696個村委會、169個居委會。共有38個民族:漢、朝鮮、滿、佤、回、蒙古、拉祜、白、傣、彝、苗、侗、壯、土家、布朗、納西、傈僳、哈尼、布依、達斡爾、錫伯、塔吉克、高山、仫佬、黎、東鄉(xiāng)、普米、德昂、藏、京、畬、瑤、羌、毛南、哈薩克、景頗、怒、赫哲等族。37個少數民族共5000余人,占總人口的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