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88年我寫的兩篇文章。它們曾經收入1991年1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拙作《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探索(五)》。現在人民出版社決定把它們從《探索(五)》中抽出來作為專著出單行本。兩篇中主要是《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它是一部關于當代中國歷史和理論的著作?!靶旅裰髦髁x社會論”是我造出來的一個名詞。我認為1940年毛澤東在延安提出的“新民主主義論”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論”,即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一是“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即關于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之后建立起來的杜會制度的理論。毛澤東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后的地區(qū)乃至全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建立起來的新中國,它的社會制度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缎旅裰髦髁x論》的這兩個部分是有機結合融為一體的,但是我認為還是有指出存在這兩個部分的必要。毛澤東指出實行這種社會制度的國家是新民主主義共和國?!斑@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一方面和舊形式的、歐美式的、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的共和國相區(qū)別,那是舊民主主義的共和國,那種共和國已經過時了;另一方面,也和蘇聯(lián)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相區(qū)別,那種社會主義的共和國已經在蘇聯(lián)興盛起來,并旦還要在各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起來,無疑將成為一切工業(yè)先進國家的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統(tǒng)治形式;但是那種共和國,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中,還不適用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因此,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革命,在一定歷史時期中所采取的國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種形式,這就是所謂新民主主義共和國。這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形式,因而是過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泵珴蓶|還這樣論證這種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歷史必然性。他說,中國資產階級沒有“參加革命的可能性”又有“對革命敵人的妥協(xié)性”,中國資產階級不能盡領導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責任,“這個責任就不得不落在無產階級的肩上?!薄爸袊鵁o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小資產階級,乃是決定國家命運的基本勢力”,“他們必然要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構成和政權構成的基本部分,而無產階級則是領導的力量?,F在所要建立的中華民主共和國,只能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lián)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毕旅娼又谋闶巧厦嬉哪嵌卧挕C珴蓶|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講了“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接著講“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指出在中國建立的這樣的共和國,它在政治上必然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指出“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這個共和國并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并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發(fā)展?!闭堊⒁?,這里多次出現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字樣,它明顯地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后的整個中國。至于在革命過程中建立起來的革命根據地的社會制度也屬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在毛澤東的這個著作中反而未做論述,因為這是不言而喻的。關于在帝國主義時代的民族民主革命要由無產階級來領導的理論,列寧在《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等著作中已經有所論述,斯大林的著作中的論述,毛澤東在這部著作中也已作了引證。毛澤東提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論”在原則上沒有新的超出列寧斯大林的東西,但是他成功地結合中國實際對它作了通俗生動而深刻的闡述。而“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完全是毛澤東卓越的獨創(chuàng),它對于中國革命和建設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中的重要部分。我這部著作的基本內容就是闡發(fā)毛澤東提出的這個“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重大歷史和理論意義,指出它從1940年后提出的理論經歷了五年的發(fā)展時期,在1945年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具體化。同時又不得不遺憾地指出,在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之后不很久,他就從這個“新民主主義社會論”的立場上開始后退。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他就從自己建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論”后退到把在俄國革命實踐中建立起來的無產階級專政論照搬到中國來的立場上,以后又繼續(xù)后退,在文化大革命中退到“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論”的立場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