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韻圖考》分上、中、下三編共十章,內容很豐富。既討論了韻圖產生的時代和歷史過程,又分析了韻圖的結構和排列方式;既闡述了有關等韻的概念,又提出了對“門法”的新認識;最后在對現存韻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復原出一個唐代古韻圖。全書觀點鮮明,語言生動,不乏獨到的見解。現在能見到的最早的韻圖《韻鏡》、《七音略》,是宋代的作品,本書上編的基本論點是韻圖產生于唐代。考證翔實,說服力強,筆者完全贊同。下編復原古韻圖,是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頗有新意,筆者十分欣賞。至于中編關于對“等”的性質的理解以及等韻圖的結構方式與《切韻》音系的關于等問題,筆者則有不同的看法。筆者和文國先生在通訊中以及在一九八四年桂林年會上都曾交換過意見。筆者此寫了篇《關于“等”的概念》的短文(收在《音韻學研究》第三輯)。這是屬于百家爭鳴的問題,他們都不強加于對方,也沒有強求一致。筆者覺得他們音韻學研究會應當鼓勵大家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和創(chuàng)新的看法,要發(fā)揚實事求是、有理不據、以理服人的精神,以促進我國音韻學的繁榮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