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錢是中國貨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自漢至民國初的兩千余年中,中國鑄行鐵錢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大約有五、六百年左右。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區(qū),鐵錢的流通,較青銅及其他貨幣更能反映當時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狀況及商品貨幣的關系,更能反映諸行用鐵錢的封建政權對幣制的變革給社會政治、經濟造成的巨大影響。一般說來,鐵錢是以青銅鑄幣為主幣的中國封建社會貨幣與商品經濟的矛盾相對尖銳化時期的產物。但不同的時期,鐵錢產生的原因,亦有其特殊性。如漢代產生鐵錢的直接原因是私鑄謀利;而宋代則表現為銅鑄幣無法滿足商品市場對貨幣的需求量;清朝則是因為太平天國革命爆發(fā),滇銅北運受阻,政府發(fā)生財政危機,籌措軍費困難。在世界貨幣文化史中,中國并非最早以鐵為貨幣的國家,但任何一個國家,歷史上都沒有像中國這樣使用過這么長時間的鐵錢,更沒有像中國這樣鑄行過種類、幣值等級異常繁多復雜的鐵錢??梢哉f,中國鐵錢不僅在東方貨幣文化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在世界貨幣文化史中,亦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如果拋開中國鐵錢,恐怕人類幾乎就不存在鐵錢貨幣文化了。因此,對中國鐵錢的研究,既有豐富中華民族貨幣文化的作用、又是對人類貨幣文化這門學科的開拓和發(fā)展。中國鐵錢產生和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雖然具有自身內在的聯系及規(guī)律,但其中制幣形等,自始至終都受到銅錢發(fā)展演變史的影響,并以銅錢幣制的變化為其幣制變化的依據。從某種意義上講,銅錢與鐵錢,僅僅是幣材的更替。因為除了幣材、幣值和購買力不同外,二者本身的形制、幣文、鑄造等,總體上均無什么大的差別。銅半兩產生后,鐵半兩始出現,五銖、開元錢制首先表現在銅錢上,然后才有鐵錢。追隨銅錢的鐵錢,因之有補充或調解銅錢與商品矛盾的功能。而鐵錢的特殊作用,只有在封建幣制嚴重影響商品貿易活動時,才能較清晰地呈現出來。私鑄鐵錢早于官鑄,官鑄鐵錢后又禁私鑄及禁止使用私錢,看上去似乎是官、私之間圍繞貨幣鑄行權的斗爭,但其中卻隱藏著貨幣流通狀況發(fā)生變化,需要調整或改進幣制的先兆。行商坐賈,每日與商品貨幣打交道的逐“末”之流,較封建統(tǒng)治者先覺察到商品貨幣關系的變化,他們對貨幣購買力低昂的敏感,利益的誘惑,使其中“不法”之徒往往鋌而走險,率先破壞原有幣制而對錢幣的輕重、金屬成分乃至幣值進行改造或“創(chuàng)新”。早期鐵錢,即其在鑄幣惡劣、流通狀況惡化的條件下“創(chuàng)新”的產物。后來,至南朝梁朝,由于銅錢幣制的破壞,政府索性以鐵錢代之,使鐵錢跨上了法幣的階梯。唐以后,封建社會發(fā)展至鼎盛時期,商品貨幣貿易的發(fā)達,造成了嚴重的“銅荒”、“錢荒”,加之銅錢外流及封建割據的政治局面長期持續(xù)存在,鐵錢便因此而得以興旺發(fā)展,敲開了中國鑄行鐵錢鼎盛時期之門。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本應創(chuàng)造出優(yōu)越于銅鑄幣的貨幣,但中國卻在封建社會商品經濟達到空前繁榮的時候,大行鐵錢,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極不平衡,說明封建政治、軍事對其幣制政策的制定有強大的干預力量,說明自然經濟仍處于國家經濟的主導地位,小商品交換仍為商品貿易的主要形式。盡管如此,笨重值低的鐵錢仍阻礙著商品貿易的發(fā)展。于是,在信用、契約關系日見發(fā)達的情形下,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紙幣早產了。胡如雷先生在《中國封建社會形態(tài)研究》一書中指出:中國古代錢幣的交替變化,“是中國?飩ㄉ緇嶂芷諦苑⒄溝木錳氐閽斐傻摹?,“晤U侵荒芨葜泄飩ㄉ緇岬奶氐閭教種獎也頭豪牡母礎?。蟿蚧,知勔产生的根源既有特定的历收u跫?,隅婋宋代币重毺N諞歡ㄇ蚰詰姆湃?、强行使用有关。凤偍删l嶁∩唐飛牟晃榷ㄔ斐閃松桃檔牟晃榷?,二者又共同蒂Z鋁似潯抑頻幕炻矣肓魍úǘ德實哪巖怨啦?,镍侀W頌魍ㄊ奔淶募潿舷窒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