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這個譯本是根據格洛克納(HermannGlockner)為了紀念黑格爾逝世一百周年在一九二八年重新刊行的德文本“黑格爾全集”(以后簡稱格洛克納本)第十七卷譯出的。而格洛克納本又是根據米希勒本重印的。米希勒(KarlLudwigMichelet)本是整理黑格爾對哲學史的三種演講手稿和提綱,以及三種學生筆記編纂而成,在一八三三年出版,其第一卷亦即德文本“黑格爾全集”第一版第十三卷,以后簡稱米希勒第一版本。此外我們還參考了黑格爾“哲學史”的英譯本,英譯者霍爾丹(..ESHaldane),一八九二年出版。而霍爾丹的英譯本乃是根據米希勒改訂的一八四○年出版的德文本第二版譯成的。但是我們沒有得到米希勒第二版德文本原本。格洛克納根據米希勒第一版本重印,而不根據米希勒第二版本重印,我們根據格洛克納本翻譯,只以英譯本作參考,乃是因為第一版較第二版確有一些優(yōu)點。第一版較第二版篇幅稍多,材料更充實些,而且更接近黑格爾當時講課的原語句,因為第一版中把他當時在課堂臨時隨口插入的題外的話也都筆記下來并保存下來了。第二版經過編者米希勒加工太多,編排或較好,文字或稍順暢,但距黑格爾講課原狀稍遠。而且尤其重要的是,恩格斯、列寧所讀的、有過摘要和筆記的黑格爾“哲學史”,乃是米希勒第一版本而不是第二版本。不過兩個版本在編排方面雖然出入很大,內容基本上是相同的。我們根據格洛克納本翻譯,發(fā)現(xiàn)有脫漏或意思欠明白之處,參照英譯本也得到一些幫助。必須指出,英譯本錯誤很多,關于東方哲學部分和關于哲學意義較深的地方,譯錯的地方特別多。中文譯本書邊上所印的米希勒第一版德文原本(全集十三卷)的頁數,就是列寧“哲學筆記”中所引用的頁數。此外我們還參考了荷夫麥斯特(JohannesHofemeister)于一九四○年出版的根據原始材料完全重新編排的黑格爾“哲學史”第一卷。荷夫麥斯特本除分別印出了黑格爾在海得堡時期和柏林時期的手稿(主要是導言部分)與提綱外,又廣泛搜集了各國圖書館所收藏的黑格爾“哲學史”學生筆記共十二種(有一種得自列寧格勒圖書館,有一種得自波蘭圖書館,有一個提綱的手稿是從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抄來的),加以編排而成,而且還標出時間先后。因為黑格爾一生到一八三○年止共講了九次哲學史(一八三一年十一月開始講第十次哲學史,只講了兩個鐘頭就逝世了)。不過荷夫麥斯特只是供給深入參考研究的原料...[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