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斯圖亞特·穆勒(1806-1873年),在1848年發(fā)表了他名世的經濟學著作《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干應用》(以下簡稱《原理》)。《政治經濟學原理——及其在社會哲學上的若干應用》是適應了現在時代更廣泛的知識和新進的思想的“現代《國富論》”,為19世紀下半期西方國家一本無可爭議的經濟學的圣經,被奉為經濟理論的圣經,政治經濟學必讀的教科書,一直到1890年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問世其壟斷地位才被取代,是一本名世的經濟學著作。作者約翰·穆勒是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和經濟學家。分為上下兩冊,本書為上冊。經濟理論的調和折衷主義是公認的穆勒《原理》的特征。追隨者認為,這一特征標志著《原理》作為一承前啟后的著作,總結了從亞當·斯密起到19世紀中葉大半個世紀西方經濟發(fā)展的過程,奠定了政治經濟學的完整體系。而批判者則認為,穆勒的調和折衷主義只是資產階段經濟學破產的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