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宏觀經濟學的對象和方法
一、宏觀經濟學的對象
二、宏觀經濟學的方法
三、怎樣看待西方宏觀經濟學
第二節(jié) 宏觀經濟學發(fā)展梗概
一、早期宏觀經濟學階段
二、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30年代的宏觀
經濟學
三、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四、現(xiàn)代宏觀經濟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演變
第二章 宏觀經濟學的產生
第一節(jié)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的宏觀經濟
研究
一、威廉·配第:宏觀經濟問題最早的研
究者
二、配第以后有關貨幣問題的宏觀經濟研
究的進展
三、亞當·斯密的宏觀經濟研究
四 李嘉圖的宏觀經濟研究
第二節(jié) 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和重農主義
者的宏觀經濟學說
一、法國宏觀經濟問題的早期研究者:布
阿吉爾貝爾
二、魁奈的《經濟表》——古典式總量分
析的典型例證
三、杜爾閣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的成就
四、西斯蒙第的市場理論
第三節(jié) 早期西方宏觀經濟學說的基本特征
一、宏觀經濟研究與微觀經濟研究最初是
不可分的
二、早期宏觀經濟學以勞動價值論作為微
觀理論基礎
三、早期宏觀經濟學從社會經濟總體的運
動來研究均衡問題
第三章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西方
宏觀經濟學說
第一節(jié) 瑞典經濟學家的動態(tài)均衡理論
一、維克賽爾對宏觀經濟的比較靜態(tài)分析
二、繆爾達爾和林達爾關于宏觀經濟的動
態(tài)均衡分析
三、瑞典經濟學家的宏觀經濟理論的政策
含義
第二節(jié) 熊波特的經濟發(fā)展理論
一、熊彼特關于宏觀經濟均衡和失衡的分
析
二、熊彼特宏觀經濟分析方法的特色
第三節(jié)20世紀初期的貨幣數(shù)量論
一、費雪的交易方程式
二、劍橋方程式
三、作為劍橋學派貨幣理論家的凱恩斯
第四節(jié) 美國經濟學家的國民收入理論
一、維爾福特·金和密契爾關于國民收入
統(tǒng)計的研究
二、20世紀30年代初年美國商務部在國民
收入統(tǒng)計研究方面的進展
第五節(jié) 美國羅斯?!靶抡睍r期宏觀經濟政
策的理論探討
一、雅可布·懷納的財政調節(jié)思想
二、保羅·道格拉斯論公共工程投資的反
蕭條作用
三、小克拉克的宏觀調節(jié)手段效應分析
四、阿瑟·蓋伊爾關于“經濟穩(wěn)定器”的設
想
第六節(jié)20——30年代倫敦學派的宏觀經濟學
說
一、坎南對貨幣數(shù)量論的批評
二、坎南、格雷高里和羅賓斯對30年代經
濟危機的原因的解釋
三、哈耶克的資本供給不足理論
四、哈耶克的經濟政策主張
第四章 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說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產生
一、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凱恩斯關于應付
經濟危機的政策主張
二、凱恩斯經濟觀點的轉變:現(xiàn)代西方宏
觀經濟學的逐步建立
第二節(jié)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有效需
求理論
一、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的要點
二、凱恩斯對薩伊定律的批判
三、閑置資源的存在是凱恩斯投資乘數(shù)分
析的前提
第三節(jié) 凱恩斯宏觀經濟政策的運用
一、經濟穩(wěn)定的兩個方面:反蕭條和反通
貨膨脹
二、財政調節(jié)的作用
三、國民收人核算理論和經濟計量學的發(fā)
展對凱恩斯理論政策化的意義
第四節(jié) 凱恩斯宏觀經濟學與美國“新政”時
期經濟思想的比較
一、美國“新政”時期經濟思想的特色
二、凱恩斯經濟學被美國政府了解和接受
的過程
第五節(jié) 凱恩斯宏觀經常學與瑞典經濟學家
的貨幣均衡學說的比較
一、凱恩斯從來不是一個貨幣均衡論者
二、凱恩斯在《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
一書中表述的觀點與瑞典學派的觀點
的比較
第六節(jié) 凱恩斯宏觀經常學與卡萊茨基理論
的比較
一、30年代卡萊茨基對于資本主義經濟的
研究
二、凱恩斯與卡萊茨基在理論體系和方法
論方面的區(qū)別
第五章 后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說
第一節(jié) 投資函數(shù)理論的發(fā)展
一、漢森和薩繆爾森關于引致投資和加速
原理的研究
二、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
三、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是投資函數(shù)研究
的進一步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消費函數(shù)理論的發(fā)展
一、凱恩斯關于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的假定
二、相對收入假定與凱恩斯消費函數(shù)理論
的發(fā)展
三、消費函數(shù)研究中的生命周期分析方法
第三節(jié) 貨幣理論的發(fā)展
一、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均衡分析
二、托賓關于資產持有形式的研究
三、托賓的資產平衡學說
四、托賓的貨幣理論的政策含義
第四節(jié) 通貨膨脹理論的發(fā)展
一、菲利浦斯交替關系
二、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理論
三、應付所謂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的政策
措施
第五節(jié) 開放經濟理論的發(fā)展
一、開放經濟條件下的收入均衡分析
二、關于國際收支平衡目標的研究
三 關于世界性通貨膨脹原因的討論
第六章 現(xiàn)代各種非凱恩斯派宏觀經
濟學說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貨幣數(shù)量論——貨幣主義的理
論基礎
一、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貨幣問題論戰(zhàn)
二、貨幣主義的理論基礎:現(xiàn)代貨幣數(shù)量
論
三、持久收入假定
四、貨幣主義的貨幣政策主張
五、貨幣主義的失業(yè)理論
六、貨幣主義關于財政的觀點
七、貨幣主義的政策理論所引起的異議
第二節(jié) 貨幣主義的開放經濟學說
一、貨幣是影響國際經濟的唯一重要因素
二、貨幣主義論通貨膨脹的國際“傳遞”
三、貨幣主義者論世界通貨膨脹的對策
四、貨幣主義者論國際經濟的體制
五、貨幣主義開放經濟學說的評價
第三節(jié) 小國開放經濟模型
一、結構性通貨膨脹理論
二、小國開放經濟模型:供給因素分析
三、小國開放經濟模型:供給和需求的混
合分析
第四節(jié) 庫茲涅茨的經濟增長理論
一、經濟增長研究中總量分析與結構分析
的結合
二、庫茲涅茨關于國民收入分配的研究
第五節(jié) 劉易斯的資本積累和經濟發(fā)展理論
一、“古典的經濟發(fā)展理論”
二、平衡增長
三、經濟發(fā)展趨勢
第六節(jié) 供給不足理論的復興
一、供應學派的理論基礎
二、供應學派關于減稅的論述
三、供應學派能夠解決資本主義國家的失
業(yè)問題嗎?
第七章 關于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
學結合問題的研究
第一節(jié) 薩繆爾森的新古典綜合理論
一、新古典綜合
二、生活質量問題的研究與宏 微觀經濟
學的溝通
三、薩繆爾森關于在混合經濟基礎上發(fā)揮
市場機制作用的論述
四、薩繆爾森能否彌補宏 微觀經濟學之
間的裂縫?
第二節(jié) 新劍橋學派論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
微觀經濟基礎
一、收入分配理論在新劍橋經濟學體系中
的地位
二、新劍橋收入分配理論的政策含義
三、新劍橋經濟學與李嘉圖理論
四、新劍橋經濟學是否符合凱恩斯的原意?
第三節(jié) ??怂沟慕洕鷮W體系
一、??怂乖诂F(xiàn)代西方經濟學說史上的地
位
二、??怂沟馁Y本累積分析
三、??怂沟膬煞N價格分析
四、??怂龟P于完全證券與不完全證券的
分析
五、??怂龟P于兩類勞工市場的分析
六、希克斯關于膨脹性均衡的分析
七、??怂拐撏ㄘ浥蛎浀膶Σ?br />
八、如何看待??怂沟暮暧^-微觀經濟學
體系?
第四節(jié) 萊榮霍夫德對凱恩斯理論的重新解
釋
一、萊榮霍夫德論凱恩斯分析方法與凱恩
斯理論內容之間的矛盾
二、萊榮霍夫德論凱恩斯經濟學中的宏觀
部分和微觀部分
三、萊榮霍夫德對資源配置理論的強調
四、萊榮霍夫德論現(xiàn)代經濟學中微觀部分
與宏觀部分的結合
五、萊榮霍夫德所謂“回到哈耶克”的主張
六、萊榮霍夫德學說引起的爭論
第五節(jié) 帕廷金的“宏觀-微觀”相結合的經
濟理論
一、帕廷金的分析方法
二、“實際余額”概念
三、四種市場類型
四、經濟體系的動態(tài)均衡分析
第六節(jié) 貨幣主義理論的微觀基礎和理性預
期學說
一、貨幣主義理論的微觀基礎
二、預期理論在溝通宏觀-微觀經濟學中
的作用
三、理性預期
四、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接近問題
第七節(jié) 綜觀經濟分析的提出
一、綜觀經濟學的特點
二、綜觀經濟分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
濟學相結合問題研究中的意義
第八節(jié) 凱恩斯主義的進一步演變與新凱恩
斯主義
一、新凱恩斯主義的興起
二、粘性工資
三、粘性價格
四、新凱恩斯主義為宏觀經濟學提供的微
觀經濟學基礎
第八章 非均衡理論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從早期非均衡理論向當代非均衡理
論的過渡
一、均衡與非均衡概念
二、對“小于充分就業(yè)均衡”的理解
三 凱恩斯以后的非均衡研究
第二節(jié) 非均衡理論研究領域的擴展
一、若干基本概念
二、從封閉的非均衡模型到開放的非均衡
模型
三、政策研究的某些成果
第三節(jié) 關于計劃體制下的非均衡狀態(tài)的研
究
一、短缺經濟
二、政府的計劃配額
三 對“父愛主義”的分析
第九章 金融理論與政策問題研究的深入
第一節(jié) 金融自由化的理論與政策
一、金融深化理論
二、金融創(chuàng)新研究
第二節(jié) 有關匯率與國際收支調節(jié)研究的進
展
一、匯率決定理論的趨勢
二、國際收支調節(jié)研究的進展
第三節(jié) 貨幣政策在宏觀經濟政策體系中的
位置的討論
一、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問題
二、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三、貨幣政策效力遞減問題
四、貨幣政策在國際收支調節(jié)中的作用
第十章“政府失靈”問題的研究
第一節(jié)“政府失靈”問題研究的新階段
一、“政府失靈”問題的由來
二、對“政府失靈”問題的三種分析方法
三、公共選擇理論的“政府失靈”研究的特
色
第二節(jié) 經濟人假設與政治市場的運作
一、經濟人假設
二、政治市場
三、政治生活中的選擇規(guī)則
四、政府的組成與政府決策的過程
五、“政府失靈”的基本原因
六、政府機構膨脹的基本原因
七、公共選擇理論的社會哲學
第三節(jié) 尋租活動與“政府失靈”
一、純交易與復雜的交易
二、尋租活動
三、尋租活動與“政府失靈”之間的關系
四、公共選擇理論對消除尋租活動的分析
第十一章 經濟增長問題研究的進展
第一節(jié) 人力資本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一、人力資本概念的提出
二、人力投資與經濟增長
三、人力資本形成的途徑
四、境內人力遷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技術因素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一、經濟增長中的技術因素與技術創(chuàng)新
二、技術進步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
第三節(jié) 新經濟增長理論
一、以技術作為外生變量的增長理論的局
限性
二、羅默的技術內生化經濟增長理論
三、技術內生化的增長問題仍有待于進一
步研究
第四節(jié) 對經濟增長問題的制度分析
一、產權、交易成本與經濟增長:歷史現(xiàn)
象的考察
二、產權、交易成本與經濟增長:理論研
究的進展
三、制度創(chuàng)新與經濟增長
第十二章 宏觀經濟學與國民經濟管理
第一節(jié) 宏觀經濟學與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
一、西方國家在國民經濟管理中對財政政
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
二、西方國家在國民經濟管理中關于政策
重點的選擇
三、經濟自由主義的管理國民經濟的政策
主張
第二節(jié) 宏觀經濟學與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管
理
一、國民經濟管理目標
二、國情與國民經濟管理
三、西方宏觀經濟學中可供參考之處
第三節(jié) 社會主義國民經濟管理研究中的新
課題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二、國民經濟管理體制
三、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的協(xié)調:重視
通分析
四、價格體系
五、社會最終需求問題
六、需求調節(jié)與供給調節(jié)并重
七、收入調節(jié)問題
漢英人名對照表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