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健康家庭自診自療自養(yǎng)大全

家庭自診自療自養(yǎng)大全

家庭自診自療自養(yǎng)大全

定 價:¥30.00

作 者: 王慶國主編
出版社: 河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醫(yī)藥學(xué)

ISBN: 9787537511452 出版時間: 1994-04-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932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暫缺《家庭自診自療自養(yǎng)大全》簡介

作者簡介

暫缺《家庭自診自療自養(yǎng)大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基礎(chǔ)篇
   第一章 醫(yī)學(xué)基礎(chǔ)理論
    第一節(jié) 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
    一、陰陽學(xué)說
    二、五行學(xué)說
    三、藏象學(xué)說
    1.五臟
    2.六腑
    3.奇恒之腑
    4.臟腑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四、氣、血、津液學(xué)說
    1.氣
    2.血
    3.津液
    4.氣血津液的關(guān)系
    五、經(jīng)絡(luò)學(xué)說
    六、病因?qū)W說
    1.外因
    2.內(nèi)因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生理病理學(xué)
    一、人體的基本組成
    1.人體的化學(xué)組成
    2.人體的基本結(jié)構(gòu)
    二、皮膚
    三、運動系統(tǒng)
    1.骨
    2.關(guān)節(jié)
    3.骨骼
    4.肌肉
    四、血液系統(tǒng)
    五、循環(huán)系統(tǒng)
    1.心臟
    2.血管
    3.血液循環(huán)
    4.淋巴器管和淋巴循環(huán)
    六、呼吸系統(tǒng)
    1.鼻
    2.咽
    3.喉
    4.氣管與支氣管
    5.肺
    6.胸膜與胸膜腔
    7.呼吸的生理
    七、消化系統(tǒng)
    1.口腔
    2.食管
    3.胃
    4.小腸
    5.大腸
    6.肝臟
    7.胰腺
    8.膽囊和膽道系統(tǒng)
    八、泌尿系統(tǒng)
    1.腎臟
    2.輸尿管
    3.膀胱
    4.尿道
    九、生殖系統(tǒng)
    (一)男性生殖系統(tǒng)
    1.睪丸、附睪和陰囊
    2.前列腺
    3.精囊腺
    4.輸精管
    5.射精管
    6.陰莖
    (二)女性生殖系統(tǒng)
    1.外陰
    2.陰道
    3.子宮
    4.卵巢和輸卵管
    5.排卵和月經(jīng)
    十、內(nèi)分泌系統(tǒng)
    1.腦垂體
    2.甲狀腺
    3.甲狀旁腺
    4.腎上腺
    5.胰島
    6.性腺
    十一、神經(jīng)系統(tǒng)
    1.腦
    2.脊髓
    3.腦膜與腦脊液
    4.腦神經(jīng)
    5.脊神經(jīng)
    6.植物神經(jīng)
    十二、感覺器官
    1.眼
    2.耳
    十三、致病因素
    1.外界因素
    2.營養(yǎng)因素
    3.免疫因素
    4.遺傳因素
    5.精神因素
    十四、人體的防御機(jī)能
    1.屏障機(jī)能
    2.吞噬和殺菌機(jī)能
    3.解毒機(jī)能
    4.排除機(jī)能
    5.特異性免疫反應(yīng)
    十五、基本病理反應(yīng)
    1.炎癥反應(yīng)
    2.損傷與修復(fù)
    3.充血與缺血
    4.出血
    5.血栓和栓塞
    十六、腫瘤
    1.良、惡性腫瘤的區(qū)別
    2.誘發(fā)癌癥的因素
    3.癌癥的預(yù)防與早期發(fā)現(xiàn)
    十七、免疫與疾病
    1.免疫與免疫系統(tǒng)
    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
    3.與免疫有關(guān)的疾病
    4.免疫在醫(yī)學(xué)上的應(yīng)用
    十八、遺傳與疾病
    1.遺傳與遺傳病
    2.遺傳病的分類及與非遺傳病的區(qū)別
    3.遺傳病的預(yù)防
   第二章 自診基礎(chǔ)知識
    第一節(jié) 中醫(yī)診法與辨證
    一、診法
    (一)望診
    1.望神
    2.望面色
    3.望形態(tài)
    4.望舌
    (二)聞診
    (三)問診
    1.問寒熱
    2.問汗
    3.問頭身
    4.問睡眠
    5.問飲食口味
    6.問二便
    (四)切診
    1.脈診
    2.腹診
    二、辨證
    1.表證與里證
    2.虛證與實證
    3.肝病辨證
    4.心病辨證
    5.脾胃病辨證
    6.肺病辨證
    7.腎病辨證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診斷
    一、病史采集
    1.一般情況
    2.現(xiàn)病史
    3.過去史
    4.職業(yè)史和生活史
    5.家族史
    6.月經(jīng)生育史
    二、體格檢查
    1.全身情況
    2.頭部五官檢查
    3.頸部檢查
    4.胸部檢查
    5.腹部檢查
    6.脊柱及四肢檢查
    7.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
    第三節(jié) 臨床檢查
    一、化驗檢查
    1.血液檢查
    2.血液化學(xué)檢查
    3.血液免疫學(xué)檢查
    4.尿液檢查
    5.糞便檢查
    6.痰液檢查
    7.腦脊液檢查
    8.漿膜腔穿刺液檢查
    9.精液檢查
    10.前列腺液及白帶檢查
    11.胃液和十二指腸引流液檢查
    12.骨髓檢查
    二、X線檢查
    1.熒光透視
    2.x線攝影
    3.計算機(jī)體層攝影(CT)
    三、超聲波檢查
    1.A型超聲波(示波法)
    2.B型超聲波(顯像法)
    3.M型超聲波(超聲心動圖)
    4.D型超聲波(超聲多普勒法)
    四、心功能檢查
    1.心電圖
    2.心電向量圖
    3.心音圖
    五、腦電圖
    六、腦血流圖
    七、肺功能測定
    1.憋氣試驗
    2.吹燈試驗
    3.吹氣試驗
    八、病理學(xué)檢查
    1.脫落細(xì)胞檢查
    2.活體組織檢查
    九、內(nèi)窺鏡檢查
    1.食管纖維鏡檢查
    2.胃及十二指腸纖維鏡檢查
    3.直腸鏡、乙狀結(jié)腸鏡、結(jié)腸纖維鏡檢查
    4.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5.膀胱鏡檢查
    6.腹腔纖維鏡檢查
    7.宮腔鏡檢查
    十、甲皺微循環(huán)檢查
    十一、放射性核素檢查
    1.甲狀腺吸131碘試驗
    2.甲狀腺抑制試驗
    3.甲狀腺掃描
    4.腎圖
    5.腎掃描
    6.肝掃描
    7.肺掃描
    8.腦掃描
    9.骨掃描
    10.腎上腺掃描
    11.胎盤掃描
   第三章 自療基礎(chǔ)知識
    第一節(jié) 常用中成藥
    一、感冒藥
    1.午時茶沖劑
    2.通宣理肺丸
    3.感冒清熱沖劑
    4.銀翹解毒丸
    5.桑菊感冒片
    6.板藍(lán)根沖劑
    7.感冒清片(膠囊)
    8.十滴水
    9.藿香正氣丸(水、膠囊)
    10.仁丹
    二、止咳化痰平喘藥
    1.桔紅丸
    2.二陳丸
    3.百合固金丸
    4.蛇膽川貝液
    5.痰咳靜
    6.消咳喘(糖漿)
    7.牡荊油滴丸
    8.養(yǎng)陰清肺膏
    三、開竅熄風(fēng)藥
    1.安宮牛黃丸
    2.牛黃清心丸
    3.腦立清
    4.蘇合香丸
    5.冠心蘇合丸
    6.華佗再造丸
    7.消栓再造丸
    8.速效救心丸
    四、祛風(fēng)濕藥
    1.大活絡(luò)丹
    2.小活絡(luò)丹
    3.虎骨酒
    4.骨刺消痛液
    5.天麻丸
    6.舒筋活絡(luò)丸
    7.坎離砂
    8.狗皮膏
    五、清熱藥
    1.牛黃上清丸
    2.牛黃解毒丸
    3.牛黃清胃丸
    4.龍膽瀉肝丸
    5.羚翹解毒丸
    6.清寧丸
    7.潤腸丸
    8.潰瘍寧膠囊
    9.黃連上清丸
    10.清開靈口服液
    六、消導(dǎo)和胃藥
    1.保和丸
    2.加味保和丸
    3.大山楂丸
    4.木香檳榔丸
    5.沉香化滯丸
    6.枳術(shù)丸
    7.香砂養(yǎng)胃丸
    8.香砂六君子丸
    9.越鞠保和丸
    10.人參健脾丸
    11.附子理中丸
    七、理氣理血藥
    1.舒肝丸
    2.舒肝止痛丸
    3.加味左金丸
    4.胃氣止痛丸
    5.十香止痛丸
    6.茴香橘核丸
    7.木香順氣丸
    8.元胡止痛片
    9.犀角地黃丸
    10.復(fù)方丹參片
    11.活血通脈片
    12.愈風(fēng)寧心片
    13.消栓通絡(luò)片
    14.云南白藥
    八、補益藥
    (一)補氣助陽藥
    1.四君子丸
    2.補中益氣丸
    3.參苓白術(shù)散
    4.人參歸脾丸
    5.刺五加片(膠囊)
    6.金匱腎氣丸
    7.五子衍宗丸
    8.壯腰健腎丸
    9.龜齡集
    10.參茸衛(wèi)生丸
    (二)滋陰養(yǎng)血藥
    1.六味地黃丸
    2.知柏地黃丸
    3.杞菊地黃丸
    4.洋參膠囊(口服液)
    5.天王補心丹
    6.河車大造丸
    7.養(yǎng)血榮筋丸
    (三)氣血雙補藥
    1.八珍丸
    2.十全大補丸
    3.人參養(yǎng)榮丸
    4.生脈飲
    (四)健腦安神藥
    1.柏子養(yǎng)心丸(丹)
    2.朱砂安神丸
    3.養(yǎng)血安神丸
    4.棗仁安神液
    5.安神健腦液
    九、婦科藥
    1.加味逍遙丸
    2.八珍益母丸
    3.烏雞白鳳丸
    4.益母草膏
    5.補血調(diào)經(jīng)丸
    6.大黃庶蟲丸
    7.女金丹
    8.艾附暖宮丸
    9.婦康寧片
    10.保胎九
    11.孕婦清火丸
    12.涌泉散
    13.乳塊消
    14.千金止帶丸
    十、兒科藥
    1.五?;卮旱?
    2.小兒感冒沖劑
    3.小兒牛黃散
    4.小兒金丹片
    5.兒童清肺丸
    6.小兒至寶錠
    7.小兒急驚粉
    8.一捻金
    9.兒童清熱導(dǎo)滯丸
    10.小兒化食丸
    11.小兒健脾丸
    12.肥兒散
    13.肥兒丸
    十一、外科藥
    1.如意金黃散
    2.紫金錠
    3.連翹敗毒丸
    4.克銀丸
    5.獾油
    6.跌打丸
    7.回生第一丹
    8.七厘散
    9.小金丹
    10.清涼藥
    十二、五官科藥
    1.明目蒺藜丸
    2.明目地黃丸
    3.石斛夜光丸
    4.紅棉散
    5.藿膽丸
    6.千柏鼻炎片
    7.口腔潰瘍散
    8.錫類散
    9.梅花點舌丹
    10.六神丸
    11.喉癥丸
    12.雙料喉風(fēng)散
    第二節(jié) 常用西藥
    一、鎮(zhèn)靜催眠藥
    1.苯巴比妥(魯米那)
    2.異戊巴比妥(阿米妥)
    3.速可眠
    4.安定
    5.眠爾通(安寧)
    二、抗癲癇藥
    1.苯妥英鈉(大侖?。?
    2.撲癇酮(麥蘇林)
    3.乙琥胺
    4.抗癲靈
    三、解熱鎮(zhèn)痛藥及抗風(fēng)濕藥
    1.阿斯匹林
    2.撲熱息痛
    3.復(fù)方阿斯匹林(A.P.C)
    4.去痛片
    5.消炎痛
    6.炎痛喜康
    7.布洛芬
    四、利尿藥
    1.雙氫克尿塞(雙氨氯噻嗪)
    2.安體舒通
    3.氨苯蝶啶
    4.速尿
    五、降壓藥
    1.利血平
    2.降壓靈
    3.雙氫克尿塞
    4.地巴唑
    5.優(yōu)降寧
    6.復(fù)方羅布麻片(復(fù)方降壓寧片)
    7.復(fù)方降壓片
    六、治療心力衰竭藥
    1.洋地黃(毛地黃)
    2.地高辛
    3.毛花甙丙(西地蘭)
    七、抗心律失常藥
    1.心得安
    2.異搏定(戊脈安)
    3.美西律(慢心律)
    4.乙胺碘呋酮(安律酮)
    八、抗心絞痛藥
    1.硝酸甘油
    2.亞硝酸異戊酯
    3.消心痛(硝酸異山梨醇酯)
    4.心痛定(硝苯吡啶)
    5.潘生丁
    九、抗貧血藥
    1.硫酸亞鐵
    2.富血鐵(富馬酸鐵)
    3.維生素B12
    4.輔酶維生素B12
    5.葉酸
    十、升白細(xì)胞藥
    1.維生素B4
    2.鯊肝醇
    3.肌苷
    4.利血生
    十一、止血藥
    1.安絡(luò)血(安特諾新)
    2.維生素K
    3.6氨基己酸
    十二、降血脂及抗動脈硬化藥
    1.安妥明(心血安)
    2.肌醇(環(huán)己六醇)
    3.煙酸肌醇酯
    4.亞油酸
    5.硫酸軟骨素A
    6.脈通
    7.復(fù)方谷固醇
    8.彈性酶
    9.腦益嗪(肉桂嗪)
    十三.抗過敏藥
    1.苯海拉明
    2.撲爾敏
    3.安其敏
    4.息斯敏
    十四、健胃助消化藥
    1.胰酶
    2.淀粉酶
    3.多酶片
    4.乳酶生(表飛鳴)
    5.干酵母
    6.康胃素
    十五、抗酸藥及治療潰瘍病藥
    1.復(fù)方胃舒平
    2.胃粘膜素
    3.胃得樂(胃速樂)
    4.樂得胃
    5.甲氰咪胍
    十六、胃腸解痙藥
    1.阿托品
    2.普魯本辛
    3.胃瘍平(溴甲阿托品)
    4.胃復(fù)康(胃樂康)
    5.胃復(fù)安(滅吐靈)
    十七、瀉藥
    1.硫酸鎂
    2.蓖麻油
    3.酚酞
    4.開塞露
    十八、止瀉藥
    1.鞣酸蛋白
    2.次碳酸鉍
    3.苯乙呱啶
    十九、利膽藥
    1.利膽醇(苯丙醇)
    2.舒膽靈
    3.膽維他
    4.牛膽酸鈉
    二十、保肝藥
    1.肌醇
    2.肝泰樂
    3.聯(lián)苯雙酯
    4.云芝肝泰
    5.肌苷
    6.維生素B12
    7.肝樂
    二十一、祛痰止咳藥
    1.必嗽平(必消痰)
    2.復(fù)方甘草片
    3.痰易凈(乙酰
    半胱氨酸)
    4.咳必清
    5.安嗽靈(阿斯維林)
    二十二、平喘藥
    1.異丙腎上腺素(喘息定)
    2.舒喘靈(舒喘寧)
    3.酚丙喘啶
    4.氨茶堿
    5.色甘酸鈉
    6.強的松
    二十三、賢上腺皮質(zhì)激素
    1.強的松
    2.氫化考的松
    3.去炎松(氟羥強的松龍)
    4.地塞米松(氟美松)
    5.膚輕松
    二十四、性激素
    1.己烯雌酚
    2.黃體醇(孕酮)
    3.甲孕酮(安宮黃體酮)
    4.克羅米酚
    5.甲基睪丸素
    6.苯丙酸諾龍
    7.康力龍
    二十五、避孕藥
    1.避孕片I號(復(fù)方炔諾酮片)
    2.避孕片Ⅱ號(復(fù)方甲地孕酮片)
    3.探親避孕藥(炔諾酮片)
    4.長效避孕片Ⅰ號
    5.棉酚
    二十六、作用于甲狀腺的藥物
    1.甲狀腺片
    2.甲基硫氧嘧啶
    3.丙基硫氧嘧啶
    4.甲基嘧唑(他巴唑)
    二十七、抗糖尿病藥
    1.普通胰島素
    2.長效胰島素(精蛋白鋅胰島素)
    3.優(yōu)降糖
    4.降糖靈(苯乙雙胍)
    二十八、抗生素
    1.青霉素G
    2.氨芐青霉素
    3.紅霉素
    4.螺旋霉素
    5.麥迪霉素
    6.先鋒霉素V(頭孢唑啉)
    7.鏈霉素
    8.慶大霉素
    9.四環(huán)素
    二十九、磺胺藥
    1.磺胺嘧啶(SD)
    2.磺胺甲基異噁唑(SMZ、新諾明)
    3.磺胺呱(SG)
    4.甲氧芐氨嘧啶(TMP、磺胺增效劑)
    三十、呋喃類藥
    1.呋喃妥因(呋喃呾啶)
    2.呋喃唑酮(痢特靈)
    三十一、抗病毒藥
    1.病毒靈(嗎啉雙胍)
    2.皰疹凈
    三十二、抗結(jié)核藥
    1.異煙肼(雷米封)
    2.鏈霉素
    3.利福平
    4.乙胺丁醇
    三十三 抗真菌藥
    1.灰黃霉素
    2.制霉菌素
    三十四、抗瘧藥
    1.氯喹
    2.奎寧
    3.伯氨喹林
    三十五、抗阿米巴藥
    1.卡巴胂
    2.氯奎
    3.依米丁
    三十六、驅(qū)腸蟲藥
    1.枸櫞酸哌吡嗪(驅(qū)蛔靈)
    2.噻嘧啶(抗蟲靈)
    3.撲蟯靈
    三十七、抗腫瘤藥
    1.氮芥
    2.環(huán)磷酰胺
    3.5-氟尿嘧啶
    4.甲氧基溶肉瘤素
    5.氨甲蝶呤
    三十八、維生素
    1.維生素A
    2.維生素B1(硫胺)
    3.維生素B2(核黃素)
    4.維生素B6
    5.維生素B12
    6.維生素C(抗壞血酸)
    7.維生素E
    8.維生素P(蘆?。?br />     9.復(fù)合維生素B
    10.魚肝油
    三十九、創(chuàng)面及皮膚消毒藥
    1.雷夫奴爾(利凡諾爾)
    2.過氧化氫溶液(雙氧水)
    3.高錳酸鉀(PP粉)
    4.碘甘油
    5.洗必泰
    6.乙醇(酒精)
    7.碘酊(碘酒)
    8.紅汞(紅藥水)
    四十、環(huán)境消毒藥
    1.乳酸
    2.漂白粉
    3.煤酚皂溶液(來蘇爾)
    第三節(jié) 針刺療法
    一、針刺的治病范圍
    二、穴位的分類與常用取穴法
    三、常用穴位
    四、針刺的基本操作
    1.針具的選擇與準(zhǔn)備
    2.體位的選擇
    3.進(jìn)針與行針
    4.留針與出針
    五、針刺注意事項
    1.針刺的禁忌
    2.異常情況的處理
    六、針刺的處方與療程
    第四節(jié) 艾灸療法
    一、艾灸療法的機(jī)理與適應(yīng)癥
    二、灸法的種類及運用
    1.艾炷灸
    2.艾條灸
    3.溫針灸
    三、艾灸療法的順序與標(biāo)準(zhǔn)
    四、施灸的禁忌及注意事項
    五、灸后的處理
    六、保健灸法
    第五節(jié) 耳穴療法
    一、耳穴治療的機(jī)理
    二、耳廓的表面解剖
    三、耳穴的分布
    四、常用耳穴的定位和主治癥
    1.耳舟部
    2.對耳輪上腳部
    3.對耳輪下腳部
    4.對耳輪部
    5.三角窩部
    6.耳屏部
    7.對耳屏部
    8.屏間切跡部
    9.耳輪腳周圍部
    10.耳甲艇部
    11.耳甲腔部
    12.耳輪部
    13.耳輪腳部
    14.耳垂部
    15.耳廓背面部
    五、耳穴治療的選穴處方原則
    1.按疾病的相應(yīng)部位選穴
    2.按中醫(yī)理論選穴
    3.按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知識選穴
    4.根據(jù)臨床經(jīng)驗選穴
    六、耳穴治療的操作方法
    1.耳穴探查
    2.耳穴治療
    七、耳穴療法的注意事項
    八、異常情況的處理
    1.異常感覺的處理
    2.耳廓感染的處理
    九、耳穴保健按摩法
    1.耳廓分區(qū)按摩法
    2.全耳按摩
    第六節(jié) 頭針療法
    一、頭針刺激區(qū)的部位和主治作用
    二、頭針的選穴方法
    三、頭針的操作
    1.快速進(jìn)針
    2.快速捻轉(zhuǎn)
    3.出針方法
    四、療程與間隔
    五、頭針療法的適應(yīng)范圍
    六、頭針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七節(jié) 足反射療法
    一、足反射療法的機(jī)理
    二、常用反射區(qū)及適應(yīng)癥
    1.頭
    2.額
    3.小腦
    4.腦垂體
    5.三叉神經(jīng)
    6.鼻
    7.頸項
    8.眼睛
    9.耳
    10.肩
    11.肘關(guān)節(jié)
    12.斜方肌
    13.甲狀腺
    14.甲狀旁腺
    15.肺及支氣管
    16.胃
    17.十二指腸
    18.胰臟
    19.肝臟
    20.膽
    21.腹
    22.腎上腺
    23.腎臟
    24.輸尿管
    25.膀胱
    26.小腸
    27.升結(jié)腸
    28.橫結(jié)
    腸
    29.降結(jié)腸
    30.直腸
    31.盲腸
    32.肛門
    33.心臟
    34.脾臟
    35.生殖腺
    36.膝
    37.下腹
    38.髖關(guān)節(jié)
    39.淋巴腺
    40.內(nèi)耳
    41.胸
    42.膈肌
    43.扁桃腺
    44.顎
    45.咽喉
    46.腹股溝
    47.前列腺
    48.尿道
    49.頸椎
    50.胸椎
    51.腰椎
    52.骶骨
    53.尾骨
    三、常用診斷方法
    1.望診
    2.觸診
    四、常用取穴方法
    1.按相應(yīng)部位取穴
    2.按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理論取穴
    3.按中醫(yī)藏象理論取穴
    五、常用按摩手法
    1.拇指按揉法
    2.屈指點揉法
    3.拇指推法
    4.捻法
    六、按摩時間的選擇
    第八節(jié) 按摩療法
    一、按摩療法的作用機(jī)理
    二、按摩療法的注意事項
    三、按摩常用手法
    1.推法
    2.拿法
    3.按法
    4.摩法
    5.揉法
    6.擦法
    7.擊法
    8.踩法
    9.捏脊
    10.搖法
    四、常用自我保健按摩法
    1.頭面部
    2.上肢部
    3.下肢部
    4.腰部
    5.胸腹部
    五、小兒推拿(按摩)療法
    1.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
    2.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
    第九節(jié) 拔罐療法
    一、罐的種類
    二、拔罐的種類與方法
    1.火罐
    2.水煮罐
    三、留罐與起罐
    四、拔罐療法的適應(yīng)癥
    五、拔罐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十節(jié) 刺血療法
    一、針具與針法
    1.血管刺血法
    2.穴位刺血法
    3.局部刺血法
    二、常用手法
    1.緩刺
    2.速刺
    3.挑刺
    4.圍刺
    5.密
    刺
    三、操作順序
    1.選穴
    2.消毒
    3.進(jìn)針
    4.療程
    四、常用穴位的刺法與主治
    五、刺血療法的適應(yīng)癥
    六、刺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十一節(jié) 敷貼療法
    一、敷貼療法的機(jī)理
    二、敷貼療法的種類
    1.熱敷法
    2.冷敷法
    3.蠟敷法
    4.泥敷法
    三、敷貼療法的適應(yīng)癥
    四、敷貼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十二節(jié) 氣功療法
    一、功法介紹
    (一)靜功
    1.放松動
    2.內(nèi)養(yǎng)功
    3.站樁功
    (二)動功
    1.郭林新氣功
    2.自發(fā)“五禽戲”動功
    3.大雁氣功
    4.八段錦
    5.鶴翔樁功法
    二、練功時的注意事項
    第十三節(jié) 飲食療法
    一、飲食療法的原則
    1.飲食療法必須注意脾胃功能的強弱
    2.飲食療法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3.應(yīng)注意整體調(diào)養(yǎng),避免飲食偏嗜
    4.應(yīng)重視飲食療法與藥物療法相結(jié)合
    二、飲食療法的種類
    1.菜肴療法
    2.藥飯療法
    3.藥粥療法
    4.藥茶療法
    5.藥酒療法
    6.藥糖療法
    三、飲食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十四節(jié) 音樂療法
    一、音樂療法的機(jī)理
    二、音樂療法的種類
    三、音樂療法適應(yīng)癥
    四、音樂療法注意事項
    第十五節(jié) 心理療法
    一、心理療法的原理
    二、心理療法分類
    1.說理疏導(dǎo)
    2.以情勝情
    3.移情轉(zhuǎn)意
    4.發(fā)泄情緒
    5.順情從欲
    6.釋疑解惑
    三、心理療法的適應(yīng)癥
    四、心理療法的注意事項
    第十六節(jié) 體育療法
    一、體療的種類
    二、體療方法和運動量
    三、體療的適應(yīng)癥和禁忌癥
    1.適應(yīng)癥
    2.禁忌癥
    四、體療的基本原則及注意事項
   第四章 自養(yǎng)基礎(chǔ)知識
    第一節(jié) 飲食調(diào)攝
    一、飲食調(diào)攝的原則
    1.合理調(diào)配
    2.按時節(jié)量
    3.因人制宜
    二、科學(xué)膳食
    1.營養(yǎng)要平衡
    2.進(jìn)食時要細(xì)嚼慢咽
    3.進(jìn)食時不要分心
    4.飯后要漱口
    5.飯后應(yīng)散步
    三、飲食調(diào)攝的注意事項
    1.要謹(jǐn)和五味
    2.飲食要養(yǎng)成好習(xí)慣
    3.要講究飲食衛(wèi)生
    4.不同年齡的人飲食宜忌
    第二節(jié) 起居調(diào)養(yǎng)
    1.作息
    2.睡眠
    3.著衣
    4.居室
    5.娛樂
    6.房事
    第三節(jié) 情志調(diào)養(yǎng)
    一、祖國醫(yī)學(xué)調(diào)志養(yǎng)神方法簡介
    1.虛靜養(yǎng)神法
    2.怡情悅志法
    3.解憂釋疑法
    4.移精變氣法
    5.釋病開導(dǎo)法
    6.形神并調(diào)法
    7.以情勝情法
    8.消遣養(yǎng)性法
    二、現(xiàn)代醫(yī)學(xué)心理治療方法簡介
    1.支持療法
    2.行為療法
    3.催眠療法
    4.精神分析法
    第四節(jié) 運動保健
    一、運動保健的作用
    二、運動保健的種類
    1.導(dǎo)引
    2.自我按摩
    3.醫(yī)療體操
    4.器械運動
    5.散步與慢跑
    6.其他
    三、運動保健的注意事項
    臨床篇
   第一章 疾病常見癥狀與鑒別
    第一節(jié) 發(fā)熱
    第二節(jié) 頭痛
    第三節(jié) 眩暈
    第四節(jié) 咳嗽
    第五節(jié) 胸痛
    第六節(jié) 咯血
    第七節(jié) 呼吸困難
    第八節(jié) 紫紺
    第九節(jié) 心悸
    第十節(jié) 腹痛
    第十一節(jié) 惡心和嘔吐
    第十二節(jié) 嘔血和黑糞
    第十三節(jié) 腹瀉
    第十四節(jié) 便秘
    第十五節(jié) 便血
    第十六節(jié) 黃疸
    第十七節(jié) 水腫
    第十八節(jié) 肝腫大
    第十九節(jié) 脾腫大
    第二十節(jié) 腹腔腫塊
    第二十一節(jié) 表淺淋巴結(jié)腫大
    第二十二節(jié) 尿頻和尿急
    第二十三節(jié) 紫癜
    第二十四節(jié) 皮疹
   第二章 內(nèi)科疾病
    第一節(jié) 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一、傷風(fēng)(普通感冒)
    二、流行性感冒
    三、急性病毒性肝炎
    四、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五、肺結(jié)核
    六、細(xì)菌性痢疾
    七、腸道寄生蟲病
    第二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急性支氣管炎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肺炎
    四、支氣管擴(kuò)張
    五、支氣管哮喘
    第三節(jié)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一、原發(fā)性高血壓
    二、低血壓癥
    三、病毒性心肌炎
    四、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五、風(fēng)濕性心臟病
    六、冠心病
    七、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
    八、肺心病
    九、慢性心力衰竭
    十、心律失常
    十一、腦血管意外
    第四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急性胃腸炎
    二、慢性胃炎
    三、消化性潰瘍
    四、胃下垂
    五、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jié)腸炎
    六、肝硬化
    第五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一、泌尿系感染
    二、腎盂腎炎
    三、泌尿系結(jié)石
    四、急性腎小球腎炎
    五、慢性腎小球腎炎
    六、腎病綜合征
    第六節(jié) 血液系統(tǒng)疾病
    一、缺鐵性貧血
    二、再生障礙性貧血
    三、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四、白細(xì)胞減少癥
    第七節(jié) 內(nèi)分泌、代謝、營養(yǎng)性疾病
    一、糖尿病
    二、甲狀腺機(jī)能亢進(jìn)癥
    三、高脂血癥
    四、單純性肥胖癥
    第八節(jié) 神經(jīng)、精神系統(tǒng)疾病
    一、神經(jīng)衰弱
    二、偏頭痛
    三、癲癇
    四、震顫麻痹
    五、重癥肌無力
   第三章 外科疾病
    第一節(jié) 一般外科疾病
    一、癤
    二、癰
    三、丹毒
    四、急性淋巴管、淋巴結(jié)炎
    第二節(jié) 周圍血管疾病
    一、下肢靜脈曲張
    二、靜脈血栓形成
    三、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三節(jié) 頸部與乳房疾病
    一、頸淋巴結(jié)結(jié)核
    二、急性乳腺炎
    三、乳腺增生病
    第四節(jié) 腹部外科疾病
    一、闌尾炎
    二、慢性膽囊炎
    三、膽石癥
    四、膽道蛔蟲癥
    第五節(jié) 肛門直腸疾病
    一、痔
    二、肛裂
    三、直腸脫垂
    第六節(jié) 骨與軟組織疾病
    一、落枕
    二、頸椎病
    三、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
    四、網(wǎng)球肘
    五、急性腰扭傷
    六、腰椎間盤突出癥
    七、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第四章 婦產(chǎn)科疾病
    第一節(jié) 婦產(chǎn)科常見癥狀的鑒別診斷
    一、白帶
    二、腹痛
    三、陰道出血
    四、腹部腫塊
    第二節(jié) 婦科疾病
    一、痛經(jīng)
    二、月經(jīng)不調(diào)
    三、閉經(jīng)
    四、功能性子宮出血
    五、經(jīng)前期緊張綜合征
    六、更年期綜合征
    七、不孕癥
    八、陰道炎
    九、盆腔炎
    十、女陰白斑
    十一、子宮脫垂
    第三節(jié) 妊娠病
    一、妊娠惡阻
    二、先兆流產(chǎn)
    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第四節(jié) 產(chǎn)后疾病
    一、產(chǎn)褥感染
    二、產(chǎn)后缺乳
   第五章 男科疾病
    第一節(jié) 男子性功能障礙與不育
    一、陽痿
    二、早泄
    三、遺精
    四、不射精癥
    五、男子不育癥
    第二節(jié) 其他男科疾病
    一、急性前列腺炎
    二、慢性前列腺炎
    三、前列腺肥大
    四、男子更年期綜合征
   第六章 兒科疾病
    第一節(jié) 傳染病及感染性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支氣管肺炎
    三、流行性腮腺炎
    四、水痘
    五、百日咳
    第二節(jié) 兒科其他疾患
    一、高熱驚厥
    二、小兒腎炎
    三、幼兒腹瀉
    四、小兒厭食癥
    五、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六、小兒營養(yǎng)缺乏性貧血
    七、脊髓灰質(zhì)炎后遺癥
    八、小兒遺尿
   第七章 皮膚科疾病
    第一節(jié) 皮膚病常見癥狀
    第二節(jié) 霉菌性皮膚病
    一、手足癬
    二、甲癬
    三、體癬
    四、股癬
    五、花斑癬
    第三節(jié) 細(xì)菌、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一、膿皰病
    二、單純皰疹
    三、帶狀皰疹
    第四節(jié) 過敏性皮膚病
    一、濕疹
    二、蕁麻疹
    三、神經(jīng)性皮炎
    四、皮膚瘙癢癥
    第五節(jié)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
    一、白癜風(fēng)
    二、黃褐斑
    第六節(jié) 其他皮膚病
    一、座瘡
    二、扁平疣
    三、接觸性皮炎
    四、銀屑病
    五、燒燙傷
    六、凍瘡
   第八章 眼科疾病
    第一節(jié) 眼科疾病的常見癥狀
    一、紅眼
    二、眼痛
    三、流淚
    四、視力減退
    五、飛蚊癥
    六、視物變形
    七、夜盲
    八、復(fù)視
    九、偏盲
    第二節(jié) 外眼病
    一、瞼緣炎
    二、急性結(jié)膜炎
    三、角膜炎
    第三節(jié) 內(nèi)眼病及眼底疾病
    一、白內(nèi)障
    二、青光眼
    三、玻璃體混濁
    四、視神經(jīng)炎
    五、視神經(jīng)萎縮
    六、近視眼
   第九章 耳鼻喉及口腔科疾病
    第一節(jié) 耳鼻喉及口腔疾病的常見癥狀
    一、鼻塞
    二、鼻涕
    三、鼻出血
    四、咽喉痛
    五、聲啞
    六、吞咽困難
    七、耳痛
    八、耳流膿
    九、耳鳴
    十、耳聾
    十一、眩暈
    十二、牙痛
    十三、牙齦出血
    十四、口臭
    第二節(jié) 耳鼻咽喉疾病
    一、外耳道炎
    二、外耳道癤
    三、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四、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五、美尼爾氏病
    六、過敏性鼻炎
    七、慢性鼻炎
    八、鼻竇炎
    九、慢性咽炎
    十、咽異感癥
    第三節(jié) 口腔疾病
    一、牙齦炎
    二、牙周病
    三、復(fù)發(fā)性口瘡
    四、牙本質(zhì)過敏癥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