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用《蜜與蠟》作書名,意思是說西方文學最優(yōu)秀的作品能夠給讀者“甜蜜和光明”,為他們提供美感享受和理智上的滿足,用美和智的完滿結合來促進他們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我特別造福文學和文化寓教于樂的教育作用和社會影響,因此感把個人學習、研究西方文學數十年的心得體會與讀者共享,求得讀者的批評和指正,幫助我提高認識,糾正錯誤,向真理更邁進一步。李賦寧,男,陜西蒲城人,1917年3月生于南京。193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1941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研究院。1941—1946年任西南聯(lián)大外文系教員、專任講師。1946—1950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學習,其間于1948年獲該校英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1950—1952年任清華大學外語系副教授。1952—1986年任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系教授,其間于1962—1966年兼任北大副教務長,1977—1985年任北大西語系、英語系系主任。1982年至今任北大英國語言文學博士生導師?,F為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莎士比亞學會副會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英國文學學會名譽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特約成員等。主要著作有:《英語史》(商務印書館,1991年),《李賦寧論英語學習和西方文學》(北京大?С靄嬪紓?1985年),《蜜與蠟:西方文學閱讀心得》(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英國文學名篇選注》(合編,商務印書館,1987年),《英國文學論述文集》(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年)等。主要譯著有:《約翰生〈莎士比亞戲劇集〉序》(中國社會科學院《文藝理論譯叢》,1958年第4期),《艾略特文學論文集》(百花洲,1994年)等。本書收集的文章大多數都是對西方文學名著最優(yōu)秀的代表作所做的分析和評論,包括荷馬史詩、希臘悲劇、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文藝理論、莎士比亞的戲劇、斯威夫特的諷刺散文、狄更斯的現實主義小說等,此外,本書還收集了一些文章介紹20世紀英、美文學批評,以及美國大學中研究英國文學的著名學者的性格特點和研究方法,同時也涉及作者本人學習、研究和講授西方文學的經歷和個人的學術成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