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醫(yī)學(xué)中國醫(yī)學(xué)中醫(yī)自學(xué)叢書

中醫(yī)自學(xué)叢書

中醫(yī)自學(xué)叢書

定 價:¥14.00

作 者: 楊醫(yī)亞,劉世昌著
出版社: 河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中醫(yī) 針灸學(xué)

ISBN: 9787537500043 出版時間: 1987-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58頁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從經(jīng)絡(luò)腧穴、針灸法和針灸治療3部分,介紹了與針灸有關(guān)的知識。

作者簡介

暫缺《中醫(yī)自學(xué)叢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上篇 經(jīng)絡(luò)腧穴
   第一章 經(jīng)絡(luò)腧穴總論
    第一節(jié) 經(jīng)絡(luò)
    一、經(jīng)絡(luò)的含義
    二、經(jīng)絡(luò)與針灸的關(guān)系
    三、經(jīng)絡(luò)的組成
    (一)十二經(jīng)脈
    (二)奇經(jīng)八脈
    (三)十五絡(luò)脈
    (四)十二經(jīng)別
    (五)十二經(jīng)筋
    (六)十二皮部
    四、經(jīng)絡(luò)的作用
    (一)生理方面
    (二)病理方面
    (三)診斷方面
    (四)治療方面
    第二節(jié) 腧穴
    一、腧穴的分類
    (一)十四經(jīng)穴
    (二)經(jīng)外奇穴
    (三)阿是穴
    二、腧穴的作用
    (一)局部作用
    (二)鄰近作用
    (三)遠(yuǎn)道作用
    (四)整體作用
    三、腧穴的取法
    (一)體表自然標(biāo)志取穴法
    (二)手指同身寸法
    (三)骨度取穴法
    (四)簡便取穴法
    四、特定穴
    (一)五輸穴
    (二)原穴
    (三)絡(luò)穴
    (四)背俞穴
    (五)募穴
    (六)八脈交會穴
    (七)八會穴
    (八)十六郄穴
    (九)下合穴
   第二章 經(jīng)絡(luò)腧穴各論
    第一節(jié) 十二經(jīng)脈
    一、手太陰肺經(jīng)(11穴)
    中府 云門 天府 俠自 尺澤
    孔最 列缺 經(jīng)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二、手陽明大腸經(jīng)(20 穴)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溪
    偏歷 溫溜 下廉 上廉 手三里
    曲池 肘髎 手五里 臂臑 肩髃
    巨骨 天鼎 扶突 禾髎 迎香
    三、足陽明胃經(jīng)(45穴)
    承泣 工白 巨髎 地倉 大
    迎 頰車 下關(guān)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舍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guān)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
    沖 髀關(guān) 伏兔 陰囊 梁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 條
    口 下巨虛 豐隆 解溪 沖
    陽 陷谷 內(nèi)庭 歷兌
    四、足太陰脾經(jīng) (21穴)
    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
    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jī) 陰
    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
    舍 腹縮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xiāng) 周榮 大包
    五、手少陰心經(jīng)(9穴)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
    六、手太陽小腸經(jīng)(19穴)
    少澤 前谷 后溪 腕骨 陽谷
    養(yǎng)老 支正 小海 肩貞 臑俞
    天宗 秉風(fēng)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顴髎 聽宮
    七、足太陽膀胱經(jīng)(67穴)
    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
    處 承光 通天 絡(luò)腳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fēng)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guān)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huán)俞
    上髎 次髎 中髎 下髎
    會陽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陽
    委中 附分 魄戶 膏
    肓俞 神堂 譩譆 膈關(guān)
    魂門 陽洞 意舍 胃倉
    肓門 志室 胞肓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 飛揚(yáng)
    跗陽 昆侖 仆參
    金門 京骨 束骨 通谷
    至陰
    八、足少陰腎經(jīng)(27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大鐘 水
    泉 照海 復(fù)溜 交信 筑賓
    陰谷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guān) 陰都 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九、手厥陰心包經(jīng)(9穴)
    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
    使 內(nèi)關(guān) 大陵 勞宮 中沖
    十、手少陽三焦經(jīng)(23穴)
    關(guān)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
    關(guān) 支溝 會宗 三陽絡(luò) 四
    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臑
    會 肩髎 天髎 天牗 翳風(fēng)
    瘐脈 顱息 角孫 耳門
    和髎 絲竹空
    十一、足少陽膽經(jīng)(44穴)
    瞳子髎 聽會 上關(guān) 頷厭 懸
    顱 懸厘 曲鬢 率谷 天沖
    浮白 頭竅陰 完骨 木神
    陽白 頭臨泣 目窗 正營
    承靈 腦空 風(fēng)池 肩井
    淵液 輒筋 日月 京門
    帶脈 五樞 維道 居髎
    環(huán)跳 風(fēng)市 中瀆 陽關(guān)
    陽陵泉 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臨泣
    地五會 俠溪 竅陰
    十二、足厥陰肝經(jīng)(14穴)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
    溝 中都 膝關(guān) 曲泉 陰包
    五里 陰廉 急脈 章門
    期門
    第二節(jié) 奇經(jīng)八脈
    一、任脈(24穴)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guān)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 承漿
    二、督脈(28穴)
    長強(qiáng) 腰俞 陽關(guān)(腰) 命門 懸
    樞 脊中 中樞 筋縮 至陽
    靈臺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fēng)府 腦戶
    強(qiáng)間 后頂 百會 前頂
    囟會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溝人中 兌端 齦交
    第三節(jié) 經(jīng)外奇穴
    一、頭頸部
    四神聰 印堂 魚腰 上明 太陽
    球后 金津 玉液 牽正
    翳明 安眠 百勞 耳尖
    崇骨
    二、軀干部
    定喘 腰眼 痞根 呃逆
    三、四肢部
    十宣 十二并 四縫 中魁
    八邪 落枕 腰痛穴 中泉
    牙痛穴 二白 肘尖 膝眼
    隺頁頂
    中篇 針灸法
   第一章 針法
    第一節(jié) 毫針
    一、針的構(gòu)造
    二、針的規(guī)格
    三、針的修理與保存
    (一)針的修理
    (二)針的保存
    四、持針的方法
    五、刺針的練習(xí)方法
    (一)練習(xí)指力
    ?。ǘ┚毩?xí)捻針
    第二節(jié) 刺針應(yīng)注意的事項
    一、針的檢查
    二、消毒工作
    三、選擇長短適宜的針
    四、安置好病人姿勢
    五、尋找穴位
    六、解釋工作
    七、防止曲針
    八、小兒宜淺刺
    第三節(jié) 刺針時醫(yī)生的態(tài)度
    第四節(jié) 刺針時病人的體位
     一、臥位
    (一)仰臥位
    (二)俯臥位
      (三)側(cè)臥位
    二、坐位
    (一)頭面部
    (二)上肢
    (三)背部
    (四)下肢
    第五節(jié) 毫針刺法
    一、進(jìn)針法
    (一)單指押手進(jìn)針法
    (二)雙指押手進(jìn)針法
    (三)挾持押手法
    (四)舒張押手法
    二、進(jìn)針的角度
    (一)直刺
    (二)斜刺
    (三)橫刺
    三、針刺的深度
    四、針刺的感覺
    五、針刺的基本手法
    (一)提插補(bǔ)瀉法
    (二)捻轉(zhuǎn)補(bǔ)瀉法
    (三)平補(bǔ)平瀉法
    六、出針法
    第六節(jié) 針刺異?,F(xiàn)象的處理
    一、暈針
    二、滯針
    三、彎針
    四、斷針
    五、血腫
    六、刺傷內(nèi)臟的處理
    (一)肺臟
    (二)延腦成脊髓
    (三)心、肝、脾、腎及其他
   第二章 灸法
    第一節(jié) 灸的原料及制法
    一、灸的原料
    二、艾柱艾條的制法
    (一)艾柱的制法
    (二)艾條的制法
    第二節(jié) 常用灸法
    一、直接灸
    二、間接灸
    (一)隔姜灸
    (二)隔蒜灸
    (三)隔鹽灸
    (四)附子餅灸
    三、艾條灸
    四、溫針灸
    第三節(jié) 灸的作用
    第四節(jié) 灸法注意事項
   第三章 其他治法
    第一節(jié) 拔罐療法
    一、火罐的種類
    (一)竹筒火罐
    (二)陶制火罐
    (二)玻璃火罐
    二、拔罐的方法
    (一)投火法
    (二)閃火法
    (三)滴酒火法
    (四)貼棉法
    三、操作程序
    (一)術(shù)前準(zhǔn)備
    (二)罐型選擇
    (三)拔罐時間
    (四)起罐方法
    (五)起罐后的處理
    四、注意事項
    五、適應(yīng)證
    六、禁忌證
    七、常見病證的拔罐穴位
    感冒 頭痛 百日咳 瘧疾
    癮疹 哮喘 胃痛 呃逆
    嘔吐 痢疾 腹痛 脅痛 腰
    痛 肩背痛 腿痛 股難伸屈
    手不能舉 風(fēng)寒疼痛 腿抽筋 痛
    經(jīng) 目赤腫痛 關(guān)節(jié)扭傷及跌打損傷
    第二節(jié) 三棱針
    一、操作方法
    (一)點刺法
    (二)散刺法
    (三)挑刺法
    二、作用
    三、適應(yīng)證
    四、禁忌證
    第三節(jié) 皮膚針
    一、操作方法
    二、叩刺部位
    三、適應(yīng)證
    四、禁忌證
    第四節(jié) 皮內(nèi)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yīng)證
    三、注意事項
    第五節(jié) 火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yīng)證
    三、注意事項
    第六節(jié) 耳針
    一、耳殼表面解剖名稱
    二、耳穴的分布
    三、常用穴的功能
    心 肝 脾 肺 腎
    小腸 大腸 膽 胃 膀胱
    三焦 膈 神門 交感
    腎上腺 內(nèi)分泌 皮質(zhì)下 枕
    腦干 腦點 子宮 枕小神經(jīng)
    四、操作方法
    五、取穴原則
    六、禁忌證
    七、常見病證取穴提要
    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 急、慢性支氣管炎
    哮喘 肺炎 胃腸潰瘍 消
    化不良 腹脹 嘔吐 腹瀉 便秘
    膽石癥、膽囊炎、膽道蛔蟲癥 高血壓
    心律不齊、心絞痛 頭痛 失眠
    遺尿 急性腎炎 痛經(jīng)、閉經(jīng)、白
    帶、月經(jīng)不調(diào) 皮膚搔癢癥 濕疹、蕁麻疹
    耳鳴 鼻炎 口腔潰瘍 眼疾
    喉炎 胸痛 多汗癥 挫傷
    暈車暈船
    第七節(jié) 手針
    一、操作方法
    二、手針穴位
    胸點 眼點 踝點 前頭點
    肩點 頸項點 頭頂點 腰痛點
    咽喉點 偏頭點 坐骨神經(jīng)點 會陰
    點 后頭點 脊柱點 夜尿點
    咳喘點 胃腸點 足跟點
    三、適應(yīng)證
    胸點 眼點 踝點 前頭點
    肩點 頸項點 頭頂點 腰育點
    咽喉點 偏頭點 坐骨神經(jīng)點 會陰
    點 后頭點 脊柱點 夜尿點
    咳喘點 胃腸點 足跟點
    第八節(jié) 頭針
    一、刺激區(qū)的部位和主治
    (一)標(biāo)準(zhǔn)定位線
    (二) 刺激區(qū)
    二、操作方法
    (一)針具
    (二)體位
    (三)方法
    三、適應(yīng)證
    四、頭針治療選區(qū)舉例
    頭痛 三叉神經(jīng)痛 腦血栓形成 腦
    出血 舞蹈病 頭暈、耳鳴 急、慢
    性胃炎 支氣管 哮喘 肩關(guān)節(jié)周圍炎
    急性腰扭傷 急、慢性濕疹 婦女白帶或功
    能性子宮出血
    五、注意事項
    第九節(jié) 指針
    一、操作方法
    二、適應(yīng)證
    三、常見疾病的指針治療
    神志不清 頭痛 牙痛 咽喉痛
    胃痛 腰痛 腿痛
    第十節(jié) 穴位注射
    一、適應(yīng)證
    二、操作方法
    三、注射劑量
    四、療程
    五、常用藥物
    六、注意事項
   第四章 針刺麻醉
    第一節(jié) 針麻的穴位與針法
    第二節(jié) 操作方法
    一、準(zhǔn)備
    二、試針
    三、選穴
    (一)體針麻醉的選穴
    (二)耳針麻醉的選穴
    四、刺激與誘導(dǎo)
    (一)手法與捻針
    (二)電針或電極板刺激
    (三)其他刺激方法
    五、常見手術(shù)針麻選穴舉例
    第三節(jié) 輔助用藥
    第四節(jié) 針麻的要求
    下篇 針灸治療
   第一章 治療總論
    第一節(jié) 治療法則
    一、辨證論治
    二、施術(shù)準(zhǔn)則
    三、八綱運(yùn)用
    第二節(jié) 處方規(guī)律
    一、局部取穴
    二、鄰近取穴
    三、循經(jīng)取穴
    四、對稱取穴
    五、經(jīng)驗取穴
    六、特定穴的運(yùn)用
    (一)五輸穴
    (二)原穴與絡(luò)穴
    (三)俞穴與募穴
    (四)郄穴與八會穴
    (五)八脈交會穴
    (六)下合穴
    (七)八會穴
   第二章 常見病的治療
    第一節(jié) 內(nèi)科疾病
    一、感冒
    (一)風(fēng)寒型
    (二)風(fēng)熱型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
    (二)內(nèi)傷嗽咳
    三、喘證
    (一)實喘
    (二)虛喘
    四、中暑
    (一)輕證
    (二)重證
    五、肺癆
    六、嘔吐 (附:呃逆)
    (一)實證
    (二)虛證
    七、噎膈(附:反胃)
    八、胃痛
    九、黃疸
    十、腹痛
    十一、泄瀉
    (一)急性泄瀉
    (二)慢性泄瀉
    十二、痢疾
    十三、便秘
    (一)實秘
    (二)虛秘
    十四、脫肛
    十五、眩暈
    十六、失眠(附:健忘)
    十七、心悸
    十八、癲狂
    (一)癲證
    (二)狂證
    十九、癇證
    二十、水腫
    二十一、癃閉
    (一)實證
    (二)虛證
    二十二、淋證
    二十三、遺精
    二十四、陽痿
    二十五、疝氣
    二十六、腳氣
    二十七、頭痛
    二十八、胸脅痛
    二十九、腰病
    三十、中風(fēng)
    (一)中經(jīng)絢
    (一)中臟腑
    三十一、瘺證
    三十二、痿證
    三十三、瘧疾
    第二節(jié) 婦、兒科疾病
    一、月經(jīng)不調(diào)
    二、痛經(jīng)
    (一)實證
    (二)虛證
    三、經(jīng)閉
    (一)血枯經(jīng)閉
    (二)血瘀經(jīng)閉
    四、崩漏
    五、帶下
    六、滯產(chǎn)
    七、缺乳
    八、陰挺
    九、胎位不正
    十、驚風(fēng)
    (一)急驚風(fēng)
    (二)慢驚風(fēng)
    十一、疳積
    十二、遺尿
    第三節(jié) 外科、五官科疾病
    一、療瘡
    二、癮疹
    三、痄腮
    四、乳癰
    五、腸癰
    六、痔瘡
    七、瘰疬
    八、氣癭
    九、目赤腫痛
    十、咽喉腫痛
    (一)實證
    (二)虛證
    十一、扭挫傷
    十二、牙痛
    十三、鼻衄
    十四、鼻淵
    十五、耳鳴、耳聾(附:聾?。?br />    附錄 針灸歌訣
    一、四總穴歌
    二、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主治雜病歌
    (一)十二穴
    (二)十二穴主治雜病歌訣
    三、百癥賦
    四、席弘賦
    五、勝玉歌
    六、玉龍歌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talentonion.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