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史國內已有眾多學者進行研究,但是,對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史的研究,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至今尚無人問津,仍是一項空白。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史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一部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史,對于我國各族人民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中的民族問題理論頗有意義;同時也是民族理論工作者的一項不可推卸的職責和光榮的任務。作者鑒于蘇聯的解體、東歐的劇變,世界性的民族主義、分裂主義思潮的泛濫,出于維護我國各民族的友好和團結,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國際主義思想,反對資產階級民族主義和分裂主義,以及國際敵對勢力所散布的有關民族問題的各種謬論等思考,立意撰寫了這本《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史》。現將筆者撰寫本書的指導思想、寫作特點、主要內容等問題簡要地說明如下: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歷史為線索,按照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發(fā)展的歷史時期的時間沿革來編排闡述問題。這樣做是為了使讀者在閱讀之后,能對馬克思恩格斯怎樣從唯心主義和革命民主主義者轉變成為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者,怎樣共同創(chuàng)建了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怎樣隨著生產的發(fā)展、社會的前進使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發(fā)展成為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和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來龍去脈有一個完整的概念。2.以史為綱,史中帶論,論從史出,史論結合。在重要的理論問題上,以歷史為背景,從問題的提出到思想理論的發(fā)展是沿著歷史發(fā)展的順序進行論述的,以便讀者有一個準確的、系統(tǒng)的、完整的概念。在論述歷史時又緊密結合民族理論的發(fā)展和變化,而不是單純的敘述歷史。3.以歷史為背景,詳細論述馬克思恩格斯在波蘭民族的革命作用和在愛爾蘭杠桿安放等問題上怎樣從肯定到否定、前后的思想變化;揭示了馬克思恩格斯如何以歷史唯物論的觀點,辯證的方法,發(fā)展的思想,科學嚴肅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對待和解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一些新問題。這樣就為人們樹立了分析研究民族問題,制定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榜樣。4.概括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民族思想的重要問題。如民族的形成、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民族的性格問題、民族問題從屬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兩種民族運動問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關系、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反對民族主義、堅持單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共和國、反對分裂主義、落后民族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等問題。這些思想均是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之后隨著時間的流逝、環(huán)境的變遷、歷史的前進,而又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對此,本書均有詳細地論述。在19世紀的四、五十年代馬克思恩格斯能夠首次提出這些光輝的思想,并隨著歷史車輪的前進,在實踐中繼續(xù)加以發(fā)展,這著實是非常可貴的。這與馬克思恩格斯深入革命實踐,密切聯系群眾,進行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改造,高度的革命事業(yè)心和責任心、好學敏求,知識淵博,才華過人分不開的。5.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民族解放運動思想是以波蘭、愛爾蘭為重點,以歐洲為中心來進行研究的。后來逐漸地擴大到對亞非拉等民族解放運動的研究。先是以先進民族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來推動和解放殖民地附屬國的各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后來又以殖民地附屬國和東方落后民族的民族解放運動,促進和推動宗主國先進國家和民族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這充分地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條件下做出不同結論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6.為了使讀者能準確地、真實地、直接地掌握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思想,故在有的章節(jié)中引文較多;這樣以利于讀者了解馬克思恩格斯民族思想的發(fā)展脈絡,直接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進一步的分析理解,劃清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與非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正確與錯誤的界限。列寧在寫其著名的代表作《國家與革命》時,也曾采取了類似的寫作手法。7.全書共十章,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一個小結,把該章中的主要內容、觀點、結論等簡明扼要、提綱挈領地加以歸納。實際上它起著內容提要的作用,方便讀者了解和掌握該章的核心思想。8.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民族思想的論述,散見于《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五十卷的浩瀚文海之中,但卻沒有寫過專門的、系統(tǒng)的論述民族思想的著作。這樣就不得不翻閱全部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有關他們的傳記以及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等,將分散于各處的論述進行搜集集中、分析研究、系統(tǒng)歸納,故寫作難度和工作量甚大,因而難免有失,歡迎讀者批評指正。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史雖然記敘的是已經流逝的歲月和已故偉大思想家的理論;但是,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卻的確給人啟迪、令人振奮。這是因為今天是昨天的發(fā)展,明天是今天的歸宿。所以,認真了解昨天的歷史、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對于認識把握今天的民族問題,做好現時期的民族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這體現在:其一、對于加強各民族的友好團結,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至關重要的。其二、對于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思想,抵制民族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分裂主義以及各種錯誤思潮有著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在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民族主義思潮泛濫的今天,學習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史更為必要。其三、對于準確地、完整地、系統(tǒng)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體系和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體系,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民族觀,制定黨和國家科學的民族政策非常必要;而且對于研究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的民族思想也是極有意義的,因為它們之間有著內在的繼承和發(fā)展的關系。只有連貫地深入地鉆研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和列寧、毛澤東、鄧小平著作中的民族思想,才能理解和掌握列寧、毛澤東、鄧小平是怎樣繼承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這對于制定和執(zhí)行黨的現行民族政策也是極為必要的。其四、可以使我們學到馬克思主義民族思想的一些重要原理與結論,以及馬克思恩格斯是怎樣得出和發(fā)展了這些理論的。這樣我們就可以逐步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思想的原理和結論,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每個原理的提出和結論的做出,都是同當時的歷史條件結合在一起的,并且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條件的變化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