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TCP/IP與互連網絡
1.1 Internet的組織
1.2 網絡標準請求說明(RFC)
1.3 獲取Internet信息
1.4 TCP/IP和OSI
1.5 互連網絡系統(tǒng)結構
1.5.1 術語和概念
1.5.2 無連接和面向連接的協(xié)議
1.5.3 評價無連接和面向連接的系統(tǒng)
1.6 Internet層
1.7 層操作舉例
1.8 設備驅動程序
1.9 近觀TCP/IP模型
1.10 端口和套接字簡介
1.11 互連網絡的挑戰(zhàn)
1.11.1 不同的網絡所使用的PDU的長度不同
1.11.2 各個子網的定時器值、超時值和生試值不同
1.11.3 網絡可以使用不同的尋址習慣
1.11.4 網絡具有不同的性能
1.11.5 網絡可以采取不同的路由選擇方法
1.11.6 網絡可以采取不同類型的用戶接口
1.11.7 網絡可以要求不同的安全級別
1.11.8 差錯的定位、診斷及網絡維護因網而
1.12 異典型的互連網絡拓樸結構
1.13 小結
第2章 網絡、網橋、網關、路由器介紹
2.1 基本分類
2.2 廣域網(WAN)
2.2.1 電路交換
2.2.2 報文交換
2.2.3 分組交換
2.2.4 選擇分組路徑
2.3 幀中繼
2.4 信元交換(信元中繼)
2.5 局域網(LAN)
2.5.1 局域網的組成
2.5.2 局域網的類型
2.6 載波偵聽/沖突檢測
2.6.1 CSMA/CD和IEEE802.3
2.6.2 令牌環(huán)
2.7 邏輯鏈路控制子層(LLC)
2.8 中繼器、網橋、路由器和網關上選擇
2.9 小結
第3章 Internet中的命名、編址及路由選擇
3.1 上層、網絡層、數(shù)據(jù)鏈路層及物理層的名字和地址
3.1.1 物理地址(物理層地址)
3.1.2 通用的物理地址和協(xié)議標識符
3.1.3 CSMA/CD幀和MAC物理地址
3.1.4 鏈路層地址(LSAP)
3.1.5 對LSAP信頭的擴展(SNAP)
3.2 拔號進入Internet
3.2.1 網絡層地址
3.2.2 物理和網絡地址的解析
3.2.3 中否真的需要兩種地址
3.2.4 上層協(xié)議(ULP)標識符和名字
3.2.5 完整的命名、編址和標識操作
3.3 IP地址的結構
3.4 私用IP地址的分配
3.5 目的地址和路由選擇
3.5.1 直接和間接目的端
3.5.2 IP路由選擇邏輯
3.6 IP地址和MAC地址的關系
3.7 地址解析的問題
3.8 地址解析協(xié)議(ARP)
3.9 代理ARP
3.10 反向地址解析協(xié)議(RARP)
3.11 BOOTP
3.12 Internet服務提供者(ISP)
3.13 IP和X.121地十映射
3.13.1 數(shù)據(jù)網絡的國際編號方案
3.13.2 KKN IP地址
3.14 X.121和IP地址的映射
3.15 子網、子網編址和地址映射
3.15.1 子網掩碼
3.15.2 子網掩碼舉例
3.15.3 廣播地址和其他的唯一性地址
3.16 無類域間路由選擇(CIDR)
3.17 IPv6和地址解析
3.18 小結
第4章 域名系統(tǒng)
4.1 域名系統(tǒng)結構
4.2 域名(Domain Name)
4.3 頂級域
4.4 域名解析和域名地址的映射
4.5 名字服務器操作
4.6 資源記錄
4.7 RDATA字段
4.8 對DNS類型的解釋
4.9 IN-ADDR-ARPA
4.10 DNS報文
4.11 資源記錄壓縮
4.12 有關名字的更詳細的信息
4.12.1 NSLOOKUP
4.12.2 誰使用這個名字
4.12.3 如何獲得一個名字
4.12.4 BIND
4.13 小結
第5章 網際協(xié)議(Internet協(xié)議)
5.1 IP協(xié)議的主要特征
5.2 IP和網絡
5.3 IP數(shù)據(jù)報
5.4 主要的IP服務
5.4.1 網際報頭檢查例程
5.4.2 IP源路由選擇
5.4.3 路徑記錄
5.4.4 路由選擇操作
5.4.5 松散的和嚴格的路由選擇
5.4.6 路由記錄選項
5.4.7 時間戳選項
5.4.8 路徑跟蹤
5.4.9 分段與重組
5.5 IP地址和路由選擇表
5.5.1 地址表
5.5.2 路由選擇表
5.6 再談IP路由選擇和子網劃分
5.7 IP服務定義和原語
5.7.1 IP/ULP原語
5.7.2 IP/SNP原語句
5.7.3 其他的IP/SNP服務定義
5.7.4 網絡層/LLC原語
5.8 多域傳輸
5.9 網際組管理協(xié)議(IGMP)
5.10 IP和X.25
5.11 IP、幀中繼和ATM
5.12 對IP的其他觀點
5.13 無類域路由選擇(CIDR)
5.14 無連接方式網絡服務(ISO 8473)
5.14.1 ISO8473PDU
5.14.2 服務質量功能
5.14.3 協(xié)議功能
5.14.4 子網間的通信管理
5.14.5 網間路由選擇
5.14.6 CLNP和IP
5.15 IPv6
5.15.1 IPv4的問題
5.15.2 IPv6的設計宗旨
5.15.3 IPv6地址
5.15.4 特殊地址
5.15.6 IPv6數(shù)據(jù)報
5.15.7 IPv6與IPv4的比較
5.15.8 IPv6擴展報頭
5.16 小結
第6章 網際控制信報文協(xié)議
6.1 ICMP報文格式
6.2 ICMP差錯和狀態(tài)報告過程
6.2.1 超時
6.2.2 參數(shù)不可理解
6.2.3 報宿不可到達
6.2.4 報源抑制
6.2.5 回志請求和應答
6.2.6 重定向
6.2.7 時間戳和時間戳應答
6.2.8 信息請示和應答
6.2.9 地址掩碼請求和應答
6.2.10 路由器通告和請求
6.3 對ICMP的其他考慮
6.4 IPv6和ICMP
6.5 小結
第7章 傳輸控制協(xié)議和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
7.1 運輸層值
7.2 TCP概述
7.3 TCP的主要特點
7.4 再談端口的套接字
7.4.1 端口配和端口捆扎的例子
7.4.2 使用套接字(socket)支持多路復用
7.5 被動打開和主動打開
7.6 傳輸控制塊
7.7 TCP窗口和流量控制機制
7.8 重發(fā)操作
7.9 估算定時器的超時和重發(fā)時間
7.10 TCP和用戶接口
7.11 數(shù)據(jù)片
7.12 TCP連接管理操作
7.12.1 TCP打開
7.12.2 TCP數(shù)據(jù)傳輸
7.12.3 TCP關閉
7.12.4 TCP連接表
7.13 TCP對大量數(shù)據(jù)和交互數(shù)據(jù)的處理
7.14 TCP和IP報頭的壓縮
7.15 潛在和繞回問題
7.16 使用TCP的其他考慮
7.17 用戶數(shù)據(jù)報協(xié)議(UDP)
7.18 IPv6和TCP/IP
7.19 小結
第8章 路徑發(fā)現(xiàn)協(xié)議
8.1 術語和概念
8.1.1 距離向量協(xié)議和鏈路狀態(tài)度量協(xié)議
8.1.2 基于最少站點(距離向量的)路由選擇
8.1.3 基于鏈路狀態(tài)量的路由選擇
8.1.4 核心網關與非核心網關
8.1.5 外部網關和內部網關
8.1.6 邊界路由器和邊緣路由器
8.1.7 自治系統(tǒng)之間或區(qū)之間如何交換信息
8.1.8 誰參與交換路由選擇信息和交換路由選擇邏輯
8.1.9 澄清術語
8.2 邊緣網關協(xié)議
8.2.1 BGP操作
8.2.2 BGP報文
8.3 內部網關協(xié)議
8.4 域內路由選擇協(xié)議(IDRP)
8.5 路由選擇信息協(xié)議(RIP)
8.5.1 RIP定時器
8.5.2 RIP操作例子
8.5.3 RIP問題
8.5.4 RIP報文格式
8.5.5 請求與響應
8.6 RIP的修訂版(RIP-2)
8.6.1 RIP與OSPF
8.6.2 RIP和IPX
8.7 Hello協(xié)議
8.7.1 Hello報文格式
8.7.2 Gated
8.8 距離向量協(xié)議總結
8.9 使用最短路徑算法選擇最優(yōu)路徑
8.10 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協(xié)議
8.10.1 OSPF操作
8.10.2 路由器的分類
8.10.3 通告類型
8.10.4 OSPF最短路徑舉例
8.10.5 OSPF數(shù)據(jù)結構
8.10.6 OSPF分組
8.10.7 OSPF與RIP
8.11 小結
第9章 主要的應用層協(xié)議
9.1 Telnet協(xié)議
9.1.1 網絡虛擬終端
9.1.2 Telnet RFC
9.1.3 Telnet命令
9.1.4 Telnet命令舉例
9.2 Rlogin
9.3 平凡文件傳輸協(xié)議(TFTP)
9.3.1 TFTP和其他協(xié)議
9.3.2 TFTP分組
9.4 文件傳輸協(xié)議(FTP)
9.4.1 數(shù)據(jù)類型
9.4.2 FTP命令與應答
9.4.3 FTP佳話的操作順序
9.4.4 FTP操作舉例
9.4.5 文件檢索舉例
9.5 簡單郵件傳輸協(xié)議(SMTP)
9.5.1 SMTP模型
9.5.2 地址字段格式
9.5.3 SMTP操作舉例
9.5.4 SMTP和域名系統(tǒng)(DNS)
9.6 X Window
9.6.1 X Window系統(tǒng)協(xié)議
9.6.2 顯示連接
9.7 遠程過程調用(RPC)
9.8 網絡文件系統(tǒng)
9.9 遠程執(zhí)行守護進程
9.10 PING
9.11 宿主監(jiān)督協(xié)議
9.12 丟棄協(xié)議
9.13 Finger
9.14 網絡時間協(xié)議
9.15 Daytime
9.16 點到點協(xié)議
9.17 獲得Internet服務
9.18 萬維網(WWW)
9.19 瀏覽工具包(netscape)
9.20 Java
9.21 小結
第10章 Internet網絡管理協(xié)議
10.1 Internet網絡管理標準概論
10.2 Internet網絡管理的分層體系結構
10.3 Internet命名體系結構
10.4 管理信息結構
10.5 管理信息庫
10.5.1 對象組概況
10.5.2 對象描述模板
10.5.3 高層以MB定義
10.6 SNMP
10.6.1 SNMP管理關系
10.6.2 SNMP操作舉例
10.6.3 SNMPv1和SNMPv2
10.6.4 SNMP PDUs
10.6.5 SNMP MIB被管理對象
10.7 CMOT
10.7.1 CMOT層
10.7.2 輕量級表示協(xié)議(LLP)
10.8 小結
第11章 TCP/IP與其他協(xié)議的協(xié)同操作
11.1 最小TCP/IP與和局域網協(xié)議棧
11.2 協(xié)議棧對操作系統(tǒng)的依賴性淺析
11.3 位于LLC之上的TCP/IP
11.4 使用UDP代替TCP
11.5 在TCP或UDP之上的NetBIOS
11.6 IP位于NetBIOS之上
11.7 XNS位于IP之上
11.8 IP路由器協(xié)議棧
11.9 IP和LAN網橋的關系
11.10 IP和X.25
11.10.1 IP、X.25和局域網
11.10.2 IP、X.25和公共數(shù)據(jù)網(PDNs)
11.10.3 IP、X.25和業(yè)余分組無線傳輸
11.11 在UDP/IP網絡中使用IPX
11.12 在IPX網絡中傳輸802LLC數(shù)據(jù)
11.13 在FDDI網絡中傳輸IP數(shù)據(jù)報
11.14 交換式多兆位數(shù)據(jù)服務上的IP
11.15 OSI運輸協(xié)議類0位于TCP之上
11.16 OSI無連接協(xié)議位于UDP之上
11.17 TCP/IP位于ISD之上
11.18 TCP/IP位于幀中繼或ATM之上
11.19 小結
第12章 網絡安全
12.1 私有和公開密鑰加密系統(tǒng)
12.1.1 私有密鑰加密
12.1.2 公開密鑰加密
12.2 PGP程序
12.3 SNMPv2的安全性
12.4 IPv6和網絡安全
12.5 MD5
12.6 密鑰的分發(fā)
12.7 小結
第13章 TCP/IP和操作系統(tǒng)
13.1 UNIX和TCP/IP
13.1.1 面向連接的服務
13.1.2 其他輸入/輸出調用
13.1.3 數(shù)據(jù)報服務
13.1.4 關閉一個連接
13.1.5 其他的系統(tǒng)調用
13.1.6 程序調用UNIXTCP/IP服務的例子
13.2 PC接口程序
13.2.1 通過SMTP發(fā)送郵件
13.2.2 通過TFTP發(fā)送一個文件
13.2.3 通過FTP發(fā)送文件
13.2.4 使用tn調用Telnet登錄服務
13.2.5 檢索網絡統(tǒng)計
13.2.6 使用PING以獲得回聲服務
13.2.7 使用route命令操作IP路由選擇表
13.3 小結
第14章 IP、幀中繼和ATM
14.1 操作和系統(tǒng)結構
14.2 IP和幀中繼/ATM之間的關鍵區(qū)別
14.2.1 幀中繼和ATM方法
14.2.2 IP方法
14.3 協(xié)議棧
14.4 其他接口
14.4.1 接口所提供的服務
14.4.2 專用網絡-網絡接口(PNNI)
14.5 幀中繼和ATM網絡聽IP操作
14.6 比較IP、幀中繼和ATM
14.7 IP與幀中繼和ATM虛電路協(xié)作
14.7.1 傳輸
14.7.2 接收
14.8 使用ARP實現(xiàn)IP地址、幀中繼和ATM虛電路間的映射
14.9 IP交換
14.10 小結
第15章 管理方面的考慮
15.1 廠商的Internet產品策略
15.2 對TCP/IP和OSI協(xié)議棧的簡單比較
15.2.1 IP和CLNP
15.2.2 TP4和TCP
15.3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