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客戶機/服務器測試概述
第1章 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系統(tǒng)的差異
1.1 圖形用戶界面
1.2 事件驅動邏輯與過程式編程
1.3 圖形用戶界面應用程序導般更加復雜
1.4 繼承
1.5 普通文件與RDBMS的差別
1.6 對象類庫
1.7 多文檔界面(MDI)與單文檔界面(SDI)應用程序
1.8 分割處理
1.9 快速應用程序開發(fā)(RAD)
1.10 不同的硬件
1.11 多重供應商
第2章 測試概念與目錄
2.1 測試概念
2.2 測試目標
2.3 達到測試目標的不同途徑
第3章 測試工具
3.1 什么是測試工具
3.2 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的測試工具用途概述
3.3 使用測試工具的優(yōu)點
3.4 使用測試工具的缺點
3.5 選擇并獲得測試工具
3.6 測試工具矩陣
第二部分 測試實踐
第4章 測試計劃
4.1 測試階段
4.2 桌面檢查\同級復查和代碼檢查
4.3 測試人員
4.4 測試度量
4.5 圖形用戶界面的控制以及建議的測試
4.6 快速應用開發(fā)如何影響測試
4.7 開發(fā)一個測試計劃
4.8 通過平臺測試
4.9 強迫生成錯誤條件
4.10 協(xié)定
第5章 測試管理工具
5.1 什么是測試管理
5.2 測試管理工具提供的一般功能
5.3 特殊測試管理工具提供的功能
第6章 測試一個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的時限制
6.1 測試工作應該什么時候開始
6.2 測試資源
6.3 測試活動有哪些,何時完成
6.4 如何可以更精確地估計測試所需要的時間
6.5 如果測試工作超期了該怎么辦
第7章 軟件錯誤處理
7.1 私有錯誤與公有錯誤
7.2 錯誤跟蹤
7.3 通訊
7.4 錯誤的糾正和分發(fā)
7.5 錯誤的分析
7.6 錯誤跟蹤工具
第8章 測試什么時候完成
8.1 必須的測試有多少
8.2 可靠的度量方法
8.3 其他測試
8.4 管理部門說測試已經完成了
第三部分 測試工具
第9章 編輯器與調試器
9.1 編輯器
9.2 調試器
9.3 調試時可用的其他工具
第10章 捕獲/回放測試工具
10.1 捕獲/回放的基礎
10.2 何時使用捕獲/回放測試工具
10.3 開發(fā)測試腳本的提示
10.4 捕獲/回放工具的缺陷
10.5 一些特定的工具
10.6 選擇一個捕獲/回放工具
第11章 強度測試與載入測試工具
11.1 強度測試
11.2 載入測試
11.3 何時進行強度和載入測試
11.4 調試由強度測試發(fā)現(xiàn)的錯誤
11.5 硬件與軟件工具
11.6 選擇自動測試工具的指導方針
11.7 特定的工具
第12章 向導
12.1 什么是向導
12.2 現(xiàn)實的局限性
12.3 Mercury Interactive
12.4 Segue 的GO!
12.5 在獲得一個向導以前會問到的問題
12.6 總結
第四部分 客戶機/服務器測試中的被忽略的部分
第13章 SQL測試與數(shù)據庫
13.1 測試SQL
13.2 測試數(shù)據庫
13.3 數(shù)據字典
第14章 安全系統(tǒng)
14.1 對安全系統(tǒng)的需要
14.2 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潛在的弱點
14.3 其他破壞安全的方法
14.4 其他安全測試
14.5 用于加強或測試安全系統(tǒng)的第三方工具
14.6 總結
第15章 其他有關測試的問題
15.1 批處理
15.2 數(shù)據轉換
15.3 性能與優(yōu)化
15.4 代碼管理與版本控制
15.5 測試第三方的應用程序
15.6 管理數(shù)據庫
15.7 構造測試數(shù)據庫的工具
15.8 日期與時間測試
第16章 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及其測試的未來
16.1 運行在Internet網或企業(yè)內部肉上的基于萬維網的應用程序
16.2 性能
16.3 單一的測試平臺
16.4 軟件的完整
16.5 大批量保證小組的重要性
16.6 多層的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
16.7 日漸復雜的客戶機/服務器系統(tǒng)
16.8 對測試和錯誤的定義將會更廣
16.9 商品化的應用
16.10 自動化的數(shù)據生成工具
16.11 企業(yè)范圍的錯誤及測試數(shù)據的資料檔案庫
16.12 測試工具的改進
16.13 更大的系統(tǒng)將要求更多的測試
16.14 用戶的經驗將更成熟
16.15 配置問題
16.16 專業(yè)人員上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