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岳泰山,得天地之靈氣,顯人世之輝煌。早在上古時代,就成為東方高山崇拜的標志。《史記》說秦以前有七十二帝封禪泰山,這可理解為有眾多的部落酋長乃至帝王在泰山聚會。最初的封禪,實際上是部落群體通過聚會加強聯系,組成更大更緊密的社會群體的一種特殊方式。眾所周知,古代人有一種圖騰意識,崇拜自然或自然現象,崇拜動物乃至生產技術或發(fā)明技術的人。歷史上存在過的高山崇拜、太陽崇拜、火崇拜、后稷魯班崇拜,實際上是先民對自然的認知、利用,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從《尚書》開始,記載帝堯、帝舜巡行的南岳、西岳、北岳,或與今天所說的南岳、西岳、北岳并不完全一致,但東岳岱宗卻從堯舜開始,始終確指泰山。這說明東岳泰山在東夷文化乃至華夏文化中的歷史地位是強固的、永久的。泰山的自然與文化是一種資源。近年來,在泰安的發(fā)展中,我們深感經濟領域內的結構問題不僅關系當前的發(fā)展,更關系未來的發(fā)展。結構問題首先是一、二、三產業(yè)之間的關系問題,其次是一、二、三產業(yè)各自內部的結構問題。單就三產而言,泰山無疑占據重要位置,她作為中國歷史名山和世界名山,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聲譽十分凝重,她進入旅游業(yè)的市場圈,勢必有諸多矛盾呈現在人們的視線之中,需要認真研究,逐一妥善解決。要把泰山納入旅游市場,首先要對泰山作一番調查研究。從所周知,任何概念或事物都有自己的外延和內涵。就泰山而言,人們常常以“拔地通天”、“東天一柱”、“昂首天外”的玉皇頂代替泰山。其實,泰山是一個山脈,她的四至,需要界定。她的山峰、巨壑、山泉、瀑布、怪石、奇松,需要調查。作為旅游資源的,哪些應該保護,哪些可以開發(fā),而開發(fā)又應以何等方式、何種程度為宜,需要研究。同時,泰山是一座歷史名山,她所承載的政治、哲學、文學、宗教、民俗諸文化形態(tài),一要查清,弄清本意,理清依據有差、理解有別的不同見解;二要用正確的觀點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三要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旅游結合,追求完美。這既需要智慧,又需要耐心。兩年前搞天外村廣場,決策前,施工中,開了數十次專家座談會、論證會,反復研討,精益求精,比較完美地解決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建設、工程措施與自然風光、基礎設施與旅游功能之間的關系,獲得了廣泛的贊譽。由此可見, 要將泰山真正融入旅游市場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認真細致耐心地去做。這第一步就要對泰山的自然與文化有全面細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泰山學院泰山研究中心集中一部分學者對泰山文化、泰山旅游、泰山人物以及其他方面的問題進行系統而深入的研究,著意于泰山山岳文化的特殊性與普遍性,歷史性與現實性,十分必要。這對保護泰山雙遺產的地位與聲望,宏揚泰山文化,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品位,拓展泰山旅游內涵與外延,推動我市經濟與社會發(fā)展,都有積極的意義。湯貴仁教授主持泰山研究中心工作,并主編泰山文化研究叢書?,F在叢書已經結稿,應湯貴仁教授之約,寫了這篇文字,權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