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認為,“革命的人生觀”只需跟定自己的領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為此,要敢于冒險,犯大難,乃至殺身成仁。所以,年輕的時候。蔣介石就到處尋找靠山,期望青云直上。早年的蔣介石無權無勢,和許多有志之士一樣,也加入到了留學海外的行列。1906年,他前往日本學習軍事。來到日本后,蔣介石感到很失望:日本軍事學院只接收中國政府陸軍部推薦的學生,而普通人要得到這種推薦只能是一種夢想,當時可走的只有一條路——進入日本中學學習日語。蔣介石最終不能如愿以償,但是他卻結識了日后仕途上的恩師——陳其美,成為這次日本之行最大的收獲。陳其美是追隨孫中山的革命者,在上海金融巨頭和幫會頭目中頗有名氣,此時正留洋日本。他比蔣介石大10歲,諳熟秘密幫會的運作。經商方面的經驗也很豐富。與陳其美相識,在蔣介石這個年輕的浙江人心目中播下了希望的種子,他夢想能夠借此在生活中順利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一番事業(yè)。得益于陳其美的幫助,蔣介石加入了孫中山先生組織的同盟會。在同盟會的會議上,蔣介石和其他預備會員宣誓忠于革命:“我宣誓要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斗爭!”蔣介石在東京振武學校的三年時間里,主要是作為陳其美手下的親信,在浙江籍的同盟會員的同學中活動。雖然當時進行的革命活動僅限于同學中交談革命形勢和理想、閱讀書籍等,然而這使年輕的蔣介石逐漸積累了從事秘密政治斗爭的經驗,并與張靜江、陳其美結成了異姓兄弟。1911年,武昌爆發(fā)起義,陳其美發(fā)電報給蔣介石,要他回國。由于怕學校不同意,蔣介石便耍了點花招,請假48個小時,和同學張群、陳星樞抵達東京,在同盟會支部換上便服,于10月30月回到上海,參與陳其美的革命工作。就這樣,蔣介石加入到慘烈的革命斗爭中來,在陳其美的麾下受到重用。1915年,袁世凱為了實現自己的皇帝夢,策劃摧毀共和政體,登上皇帝寶座。陳其美等革命同志擬定發(fā)動一場總暴動,以削弱北京政府的聲勢。抗議袁世凱稱帝;然而,暴動慘遭失敗,陳其美和蔣介石奪命而逃。為了徹底消滅“叛亂分子”,袁世凱派密使李海秋到上海,刺殺了陳其美?!皦阎疚闯晟硐人馈保惼涿篮蘧湃?。蔣介石聞訊后痛哭失聲,立即趕到出事地點,將陳的尸體載回自己在上海的秘密寓所人殮,并撰寫祭文悼念。陳其美死后,蔣介石失去了惟一的靠山,覺得好像天塌下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