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語錄”不可不讀-李敖:常言道“著作等身”,但和身體一邊高的著作,只是多而已矣,未必又多又好,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理部長任卓宣(葉青)就是“著作等身”的一位,但是所寫各書,本本是糟粕而已,縱等了半天身,又奈讀者何?等而上之,國民黨層峰極處,也頗多”全集“、“匯編”問世,究其內容,類多出自文學待從之手,其去王安石所謂“斷爛朝報”者,又幾希?另一方面“著作等身”又多又好的,當然大有人在。對這些大量的著作,一般人是沒有辦法全部找到或讀完的。結果呢,一般人只震于這些作者的威名、只耳食于這些著作的口味,并不真的讀它們。胡適生前有“我的朋友不讀我的書”之嘆,可見此一窘局,其來有漸也。胡適生前,有鑒于此,乃自編《胡適文選》一冊,以為救濟,不過文選這種體例,它的基本缺點,乃在但求代表性的文章成單,卻忽略了思想方面的普遍選析。結果是代表性的文章雖然完整了,可是代表性的思想卻遺漏的很厲害。為了免除這種缺點,有一種可以叫做“雋語選粹”式的收羅方法,分門別類,擷取文章片段,綜合印行,以便讀者的。像伊格奈編的《羅素短論集》、沙諾姆斯基編的《邱吉爾雄辯集》等,都屬于這一類。這一編法,不論長施展大論也好,片語只字也罷,都能一一擷取菁華,巨細不遺,故對全部著作的選樣流傳,極有幫助。讀者讀來,也如吃點心小菜,在自成單元之中,隨意得其真味?;谶@種認識,在近二十年前,段宏俊和我就合作過一冊《胡適語粹》,內容以胡適一生的主要專書和文字匯集為基料,以“哲學,思想史”、“宗教,迷信”、“東西文化”、“中國前途”、“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知識人”、“方法論,國故”、“文學,語文”以及“人物”等大類,分別囊括這些基料,并且貫串這些基料。全部囊括的基料經貫串為五百個小單元,各加標題,以資醒目。這本書問世后,近二十年來,被盜印多起,如今地攤上還屢見不絕,可見這種體例的編法,頗為讀者所喜好。近二十年過去了,新一代的出版家蘇榮泉,對“著作等身”的李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倡議編一部《李敖語錄》,并把語錄從寬解釋,涵蓋“語粹”和英文中“BEST”、“ELOQUENCE”等相當書名,用來便利讀者。他請出第一流的出版品行家鳳凰主持這一計劃。在應鳳凰經年累月的細心編輯下,在李敖出版社呂佳真的校補和詹賜珠的順稿下,以及葉淑珍全力配合的制作下,這部《李敖語錄》,終于大功告成??戳诉@部書的清樣,我的感覺是:連我...[更多內容]